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数学的应用,经济学规范了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然而,如果数学方法得到高度赞扬,它将陷入盲目崇拜数学的困境,形成经济学的数学倾向,经济学最终将失去其慷慨的社会基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导致经济学数学化倾向的现象。
1.经济数学化限制了经济研究的视野。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的许多学科之一。在对资本主义带来的财富和贫困的辩证审视下,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以实现人类自由的全面发展。马歇尔和罗宾斯也有类似的观点。罗宾斯在《关于经济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中提到,经济学知识体系没有价值判断。他将经济学定义为将人类行为定义为目的与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罗宾斯将此定义为分析定义。它不试图选择某些行为,而是专注于人类行为的一个特定方面。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学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它是研究人类学科的一部分。马歇尔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研究财富是人们生活的保证。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繁荣,但总体目标的构建仍然归功于人们自身的福利。如果经济学的目标具有存在的意义,它最终需要归因于人类的全面发展。以人类行为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为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马克思和罗宾斯等人对经济学认知的重要超越。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走上了追求科学的道路,边际学派试图发展科学的经济学。瓦尔拉斯被称为最伟大的纯理论经济学家之一。他引导经济学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提出的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思想仍然是大量理论经济学家研究工作的基础。这与威廉·佩蒂、李佳图等人使用图形方法不同。使用数学推理方法将各种理论结果以函数的形式整合到一个系统中,这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代数和微积分工具。使用数学工具。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地使经济学经得起严格的推理论证。边际学派创造的这些工作为后来的经济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使经济学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的科学性,而忽视了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人类福利的最终目标。具体问题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一般原则的探索。经济学正在走向科学的道路,经济学所包含的人文性必然会逐渐被剥离。由于一门社会学科走向科学化,必须考虑逻辑体系建设的严谨性。它不可能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必须放弃。经济学中价值的判断反映了其社会科学属性的特点。然而,过分强调经济学的数学性往往导致经济学脱离深厚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实现狭隘,从而缺乏价值判断。经济学应该有一个全局的整体思想,高于经济技术分析。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会使经济学与缺乏数学逻辑的伦理学背道而驰。哲学和政治学也是越来越狭隘的经济研究视野。
2.经济学数学化会导致经济研究方法主次不分。
通过应用数学,经济学可以规范学科的理论体系,但如果数学方法得到高度赞扬,就会使研究陷入对数学的崇拜,失去对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观。经济学本质上仍然属于社会科学。过度使用数学使经济学走上数学推导的道路将导致对纯粹推理技术的沉迷。数学是规范技术的一种手段。投入使用微积分线性函数等数学方法只是一种分析技术,而不是理论本身。以政治经济学为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多个层次: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般方法;系统抽象法是一种特殊方法;数学方法是一种特定的方法;计算机和信息手段是辅助方法。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到数学方法,这是一个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反映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只追求数学规律探索。弗里德曼曾经强调把经济学建设成一门实证科学,但许多人误解了实证的概念,认为使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就是实证。数学模型的表达使经济学选择性地忽视了思维问题。这就是所有可以用数学计量分析的东西都可以纳入经济分析,而不能计量的东西可以被忽略为偶然误差变量。数学是一种分析工具,经济学是一门多样化的学科。如果只使用分析工具来覆盖一个复杂的学科,就会出现主次颠倒的扭曲。在经济学研究中,数学在经济学本身中的作用是被覆盖的。不了解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研究起着辅助作用。这么长时间以来,将会出现超越经济分析的错误行为。经济分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数学只是定量分析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只是片面地关注定性分析,忽视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把握,我们将使经济理论成为一个看不见的算盘,具有人文精神的经济学将成为一个无聊的经济学程长宇和阎展军(2005)。正如陈岱孙先生所说,我们过去忽视了定量分析,数学最初是一种严格的分析工具,没有理由不让它为我们的经济研究服务。这绝不是否定性研究。我们应该反对滥用数学,将经济讨论转化为数学游戏……。因此,数学的作用只是为经济学提供严格的论证。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只是为了解释经济现象。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数学分析手段的应用,主次不分,对经济学的发展没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