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人才。要把农业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科技创新是支撑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利用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生成、扩大应用、推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档案真实描述了科技、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记录了人们的科技思想、方法和经验。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随着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对科技的依赖性的增强,农业科技档案在服务农业科研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1.1农业科技档案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由于作物生长周期长,如果培育新品种,可能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项目“寒冷地区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成立3年后,5个产品部门参加省级区域试验,1个产品部门参加省级生产试验,批准1个品种。科技档案工作者始终跟踪和服务研究小组,根据项目进度和档案要求及时沟通和协商,指导档案工作。为获取第一手技术资料,与研究小组成员一起深入水稻试验田,做好材料收集试卷示范工作,使科技人员有效掌握试卷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1.2农业科技档案综合性
农业实践活动空间广阔,影响其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要树立大农业思想,将林业、水利、气象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工作纳入工作范围,列入议程。农垦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子项目“冷地机插秧水稻优质高效高产耐冷水稻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对优质耐寒品种、稻秸还田、旱育壮苗、间歇灌溉、侧深施肥、宽窄行等技术进行了整合和大面积示范。经专家组现场在节氮12.7%、节水11.6%的情况下实现11.4%的增产。这些水稻研究成果将为提高集团水稻种植业质量和效率做出科技贡献。农业生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农业科技档案服务对象广泛。因此,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全面服务农业科研生产,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服务。
1.3农业科技档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农业科技工作必须研究气象和生态环境特征,使农业科技成果在更合适的条件下得到推广和应用。农垦科学院植保所承担的国家课题“东北早熟密植高产宜机收集品种筛选全过程机械化关键配套技术”经过四年的研究,制定了《温暖半湿润地区玉米粒收集栽培技术规程》、《半干旱地区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等四项地方种植技术标准。该项目的预期结果将为复垦区乃至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作物长过程中,作物与自然条件(自然灾害、病虫害、杂草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不断变化,难以重复,也不可能人工再现,充分体现了及时积累数据做原始记录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联系业务部门,密切配合,深入详细了解科研生产情况,掌握哪些成果适应当前情况,尽快推广应用;哪些成果具有理论价值,可供其他主题参考。了解、合作、协助科技人员,开发、推广科技成果,制定科研、生产计划,制定生产配套技术措施,收集和积累所需的档案。
2农业科技档案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2.1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制定农业结构布局
农业科技档案是黑龙江垦区制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多年积累的农业科技档案,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大豆振兴计划,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子项目“黑龙江省中熟大豆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育成垦豆48、垦科豆1等大豆品种,承担总局科研计划“高产优质多抗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本课题提出扩大大豆生产种植的建议,创新优秀大豆种质资源,审批6个新品种,推广面积333hm2以上;为集团大豆振兴奠定品种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为确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提供依据。在农业科技档案中,有推广传统技术的经验总结、推广新技术的原始记录和农业科研的新成果,对今后的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2.2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引导和带动产业发展
注重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应有作用,经营国家公益性产业子项目“黑龙江省垦区马铃薯主食原料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整合东北地区土豆主粮化技术模式,经大面积示范验证,土豆产量比黑龙江省平均水平高15%,干物质含量增加2个百分点。其技术成果将为集团土豆行业优质原料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畜牧所承担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和总局科研公关计划“规模化奶牛场均衡增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和总局“奶牛高产攻关活动和单产提升计划”专项项目和任务,建立黑龙江填海区可利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结合生产性能测量技术(DHI)应用,实现奶牛科学、精细饲养,奶牛单产9T以上牧场从最初2015年4到2019年27,其中10T以上8,11T以上1。农业科技档案内容丰富广泛,与农业科技推广有关,相互渗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3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为垦区发展和农场职工增收致富服务
农垦科学院与垦区9个管理局50多个农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科研成果数据资源共享示范基地“专家+基地+示范户”为了推广模式,以技术和物化补贴为保障,加快了新作物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数十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贴项目11个,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在45个农场、15个农场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5.33万hm2,畜牧业技术应用牛3500头,猪6000头,培训指导用户8000多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8000万元。总局农业发展科技推广项目14个,38项新技术在32个农场推广应用面积16.67万hm2,培训指导用户1万余人,经济效益1.1亿元。通过科技推广科研成果共享,提高了农牧场的生产能力,为复垦区的结构调整、质量和效率提高、绿色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