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生态修复的植被特点有哪些?

1困境解读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新中国成立以来,徐州累计产煤10亿元。t,扩张和广泛的发展模式对城市山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长期开山采石,70%的山体被破坏,仅市区就有100多个裸露的山体,这在徐州不容忽视“生态疮疤”。

1.1项目背景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徐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荒山绿化活动,成功建成了大面积的侧柏林[1]。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造林密度、森林结构和土壤差异,逐渐暴露出生长差异大、病虫害严重、生态效益低等缺点。徐州市委、市政府自2005年、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控制城市部分煤矿坍塌区和受损山区。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秘书长指出“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看山看水,记住乡愁”生态理念将城市山体生态修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2现状概况

长山位于徐州市主城区边缘,毗邻东区新兴板块和高铁辐射区,是徐州市山体破坏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毗邻彭城监狱,总面积约3.5hm2、整体山势沿东北-西南走向,南高北低,最高峰海拔98m,山体坡度在6°~22°。长山生态脆弱,破坏严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地质结构和人工工程活动,山东、西南形成大面积挖坡,部分坡岩极其破碎,悬崖暴露,植被消失,区域面积多达4.68hm2.另一方面,山岩暴露率高,土层薄,土壤贫瘠,导致植被生长发育不良,表土和植物随意散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

山体生态修复方法分析

针对上述两种破坏山地生态环境的现象,提出以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确保山地边坡的稳定性为前提,以恢复山地生态结构为目标,坚持分类设计和逐步实施的原则。首先解决地质灾害问题,即修复两个破损边坡,确保地质灾害的全面消除;然后是景观效果的有效表现,促进山地植被恢复,消除山地白化现象,逐步修复长山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2.1.停口修复,防治地质灾害

针对长山停滞口的修复,应遵循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根据两个损坏坡的地质数据和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采取风险排除、固定坡、增加挡土墙等技术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的隐患。山东东南侧的停口长约9966m,该地区损坏严重。由于人工开发,山体内部结构受损,形成许多危坡区域,危坡表面寸草不生,表土裸露。该区域主要采用削坡覆土的处理方法,即“切上角,填坡脚”在山上进行爆破作业,将边坡的倾斜角度修整为45°以内,形成4m平台宽,山脚自然放坡,坡面30°夯实覆土,局部采用天然块石挡墙处理,与山体自然形态保持统一。山西南侧停口长约421m,与东南停口相比,该区域的损坏相对较轻。由于自然风化严重,局部岩石暴露破碎。对于该区域,主要采用清坡处理,即清除现有破碎、松散的危险岩石或浮石,清除该区域,“顺坡就势”锚杆加固坡面和岩石,达到损伤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清坡处理后露出的陡坡,采用原山采集的块石进行护坡,达到协调自然、融入原有景观、减少人工痕迹的效果,为恢复山体生态环境体系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并选用经济、生态、易操作的加固材料,以达到控制整体成本的目的。

2.2因地制宜,有序恢复山体生态

2.2.1.植被修复。暴露的下沉边坡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贫瘠和缺水。因此,用于生态修复的植被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耐旱性差,适应性强;②根系发达,能防风固土;③生长迅速,生命力强;④管理简单,落叶易分解。鉴于山体上部岩体裸露率高、损伤严重,山体上部采用专门的客土喷射技术进行修复。也就是说,在边坡上喷洒外来土壤,使浅根植被存活下来,为整个山坡披上绿色衣服,对山地固土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有效防止风化引起的岩石边坡剥落。结合徐州的气候条件和当地山林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喷播草籽的比例,适当增加了丰富的野花。喷播品种选用具有固氮固菌能力的豆类品种,如槐花、刺槐、锦鸡、金雀花、苜蓿、豌豆花等;具有催肥能力,加速有机物分解的植物,如西草、果岭草等。山体下部山脚自然放坡,渣土分层压实后回填种植土,形成良好的植物生长基础。在该地区种植植物时,采取增加树种种植密度、扩大当地树种多样性、争取物种间互利共生等措施,达到加强生物多样性特征的目的,提高的整体生态结构水平,帮助抵御各种灾害。种植的乔木品种包括广玉兰、女贞、黑松、火炬松、栓皮橡、侧柏、龙柏、黄连木、悬铃木、马褂木、五角枫、三角枫、黄骅、红芍、合欢、栾树、国槐、刺槐、金槐、火炬树、乌鳅等;灌木品种包括山茱萸、山麻杆、鸡爪枫、红枫、果石榴、石楠、桂花、锦鸡、海棠、红叶李、马棘、长春花、黄荆等。

2.2.植被修复在其他区域。长山植被以人工侧柏林为先锋树种,梧桐、构树、黄连木为伴生树种。森林结构简单,林下灌木和草本种类和数量稀少,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较低。针对山体岩石暴露率高、表土暴露等问题,采取人为干扰措施,适当增加适宜的阔叶树种,改造森林,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森林替代和区域植被的恢复[3]。早期植被恢复主要是选择易于生存、顽强的草灌结合,种植豆类植物,然后在抗旱、生长快、根深、树冠厚、落叶丰富、易分解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空间植被生长环境。有几十种品种可供选择。早期的草灌植物包括果岭草、白花三叶草、锦鸡、黄荆、红瑞木、长春花、山茱萸、小叶扶芳藤、马棘、鸡爪枫、红叶李等。后期种植的树种有黄骅、红芍、火炬树、女贞、龙柏、柿树、刺槐、乌鳅、印楝、枣树、五角枫等。这种植被生态修复方法能迅速稳定和覆盖裸露的山体,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山地生物繁殖提供良好的基础[4]。

3总结与展望

受损山体种类繁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修复措施。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保证受损山体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以山体修复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撑,遵循生态自然规律,从经济角度保持受损山体水土修复,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处理长期与短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5]。通过科学合理的人为干预,协助恢复受损山体生态系统,加快植被自然修复过程,满足城市双修要求,平衡生态退化带来的土地资源不足,缓解人地矛盾,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争取更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空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