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江苏省631个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1、增强学习意识,形成创新发展共识

要树立“工作学习、学习工作”的理念,坚持加强学习,这不仅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的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客观需要。江苏省631个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中,县级101个,县级以下516个(乡镇站509个,区域站7个)。机构人数2439人,实际值班人数2374人,编制人数2319人,编制人员中专及以下827人,也占36%,知识老化,专业结构单一,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路径,创新已成为水产技术推广的主题。目前,水产技术推广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处理好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更加注重渔业物种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生产设施的承载能力和生物资源的耐受性,避免过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将简单的渔业生产技术推广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提供综合咨询服务,从产中技术推广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为此,在做好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同时,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依法管理和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大兴为民、务实廉洁,密切联系基层群众,深入农村渔区一线,加强调研指导。充分利用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掌握渔区社会形势和舆论的制度优势,积极做好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工作人员,加强科学决策中的技术咨询功能。充分发挥生产服务功能,提供决策参考,引起领导重视,争取政策支持。创新渔业信息服务形式,扩大信息服务范围,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及时性和质量,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全省渔业良好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是增强系统意识,形成协同干事的共识

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形成协调、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更好地发挥系统一体化创新的作用。一是省站将积极牵头组织协调市、县、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共同开展技术合作,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以项目实施为出发点,以利益为路径,充分利用渔业科技家居项目实施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联合行动、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渔业主导品种和主要技术推广联合行动,加强上下联系,加强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体系建设功能,增强体系工作活力,更好地反映渔业技术推广的主导作用。二,充分发挥系统技术和网络优势,以实施重大技术推广项目为契机,积极领导重大科技成果的申报,帮助基层推广人员为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和技术职称提供可能的便利。三是注重在多元化渔业推广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打破部门、地方、工业、大学、研究长期联系不密切、协调不充分的格局,鼓励科研单位、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渔业相关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推广服务,使推广团队多样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强政府、工业、大学、研究和企业的协调作用,加强沟通中的联系,促进协调中的科技创新,实现合作中的互利共赢。四是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更加注重集成创新。作为全省水产技术推广的主力军,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更好地发挥示范、推广、支持和保障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特别是实用新型水产技术的产业化和系列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3、增强品牌意识,形成文化推广共识

新时期,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仅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还要培育积极的服务文化。要通过创新思维,树立“人才为根、服务为本、实力为王、效益第一”的新理念,增强精神,增强向上力量,从组织愿景、使命、价值观、组织精神、服务理念、员工座右铭等方面构建积极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服务文化。在服务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高起点、系统、全面、长期的原则,突出渔业服务文化的特点,努力解决机构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管理和团队质量,努力实现服务文化建设从自发到自觉,从经验到理性,从分散到系统,体现文化,增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个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形象和声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基层探索经验,善于发现先进典型,培养优秀例子,扩大先进效果,树立行业先锋,提高行业声誉,增强系统文化软实力。自今年年初以来,江苏站组织全体员工选择渔业技术推广精神“奉献、务实、协作、创新”,希望这八个字能成为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行业精神和文化象征。今后,省站将与省渔业协会合作,开展江苏省十大水产技术推广先进人物评价活动或选拔江苏省十大渔业人物等一系列活动,培育一系列典型,努力打造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品牌,提升推广体系新形象。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