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雅的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 坚持优雅文化教育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1)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优雅文化的时代价值,注重仁爱、重民本、诚信、正义、和谐、和谐。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注重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优雅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雅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理解优雅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辩证地看待优雅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格培养,主动关心国家命运,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和民族梦想的发展相结合。
(2)坚持优雅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大学生不仅要继承和发扬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还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3)坚持弘扬中国优雅文化,借鉴国外优秀优雅文化成果。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世界视野,从中学习。
(4)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优雅的文化教育不仅要发挥学校的主要地位,还要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形成教育的联合力量。努力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衡,家长积极联系学校,建立与学校的沟通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接受系统的社会教育,使社会态度、社会理解、社会情感、社会能力与生存时代和社会脉搏,最终成长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优秀社会人才。
2 不断加强高雅文化校园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包括师生的价值观、精神境界、校风、教风、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习惯、学生社区和文化活动、学校的环境布局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资源,结合学校历史、学院历史、学科历史和人物历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教育作用。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校活动,创造优雅的文化艺术传承,邀请著名的传统文化艺术家、革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优雅的艺术表演进入校园和教室。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会等,开展主题教育、理论讨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的良好平台。
3 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优雅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国家文化资源共享项目、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造福人民项目的数据资源成果,促进优雅文化网络的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优雅文化杰作。重点建设若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雅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优雅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大学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拓宽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在线教育平台。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网站上设立优雅的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
4 完善优雅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高校应制定优雅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优雅文化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雅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监督范围,定期进行评价和监督,确保优雅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取得实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