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流行以来,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情境、合作、教师角色和评价,充分展示了“学习者的自我意识、自我指导、自我批评能力[8]。”中国学者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新教育理念的实践和研究。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教育改革的实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学习西方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1)学校应继续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根据美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需要创造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要学习地位,让学生独立构建知识,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发展进步,获得成功的学术和生活体验。在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正如韦默和布隆伯格在研究中提出的,整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需要五个方面的变化:课堂权利的平衡、教学内容的功能定义、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评价过程和目的的变化。[9]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评价的实施不仅要有学习成绩记录,还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学校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及时的反馈机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整个评价过程要贯穿始终,最终达到评价促进学习的目的。
(2)研究人员必须加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
美国学者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研究,并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发现学校教师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相应策略。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大多数中国学者专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对中国学校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的研究很少,从实证的角度来看,研究更为罕见。因此,在中国的实践中,也迫切需要学者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的相关影响因素(如教师性别、教育水平、学校水平、学科性质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东西方教育体系和教育体系存在差异,全面复制西方理论和实践可能不适合本土化实践。应借鉴西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土化实践成果,总结适合中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