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过度学习”的危害

“过度学习”的危害


表面上看,过度学习是在充分发展潜能,但实际上是在透支潜能,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损害学生的健康。


在高中工作期间,作者发现几乎每个班(特别是重点班)都有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要么偏执,要么孤独,要么神经衰弱,其中神经衰弱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其表现是学生非常注重学习,想做好学习;他们担心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着;然后长期失眠,食欲下降,成绩下降。而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好成绩。与此同时,许多经历过高中残酷竞争并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仍伴有神经衰弱。这些都是过度学习造成的恶果。教育人类学家发现,在坦桑尼亚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区,(MountKimimanjaro),人们普遍认为“过度学习”是一种“学校疾病”,即“读写太多”让学生疯狂”,[9]原因是“典型的9小时学校时间让学生远离日常家务,被认为可以创造有意义的联系,并限制在书籍和黑板、字母和数字构建的概念世界。此外,过度学习也导致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如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肥胖增加、近视率上升等。


(2)耗尽了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大脑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对象,也是需要保护的对象。但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大脑一直被视为发展的对象。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推动下,人们普遍认为大脑的发育越早越好。此外,心理学理论甚至指出,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有九牛一毛被开发出来。再加上中国竞争压力大的社会现实,导致潜在发展提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当今中国教育中最重要的信条。然而,在入学时间提前、教学内容提前、学习密度增加、学习难度增加的同时,学生却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因为它不仅导致了学习能力的不足,而且还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辍学和自杀。中国有句话叫“大器晚成”,其实这句话更有道理:“晚成”才是“大器”.但由于我们不允许学生“晚成”,所以最终很难成为“大器”.曾经被称为“未来科学家的发源地”的大学“青年班”的异常现象可以很好地证实这一命题:青年班没有大科学家;更重要的是,像神童宁铂这样的人还清了尘埃,逃进了空门,成为了和尚。[10].


(3)扼杀学生的天性。


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倾向和兴趣。真正的教育不是抹去学生的天性,然后用标准化的知识来填补,而是用现有的知识来发展他们的天性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发展的目的。但在当前的教育中,恰恰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并认为知识掌握得越多,发展得越好。在这一观念的诱惑下,学生被迫走上学习规定知识的道路,在知识学习上“精益求精”:考了80分,还想考90分;考了90分,还希望考99分,如果考了99分,还追求满分。天性在这里没有发展的空间,甚至被认为是需要去除的有害物质。在这样的氛围和压力下,每个人,包括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然的存在,也没有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当天,当天真活泼的孩子通过‘过度教育’成为‘年轻的医生和老式的孩子’时,我们面临着学生日益普遍和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的‘童年恐慌’甚至‘过学死亡’。”[11].


(4)抑制学生的个性。[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学生的个性是其天性的逻辑教育结果,但也涉及到学生观的基本问题。如果我们认为学生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并意识到这种差异是资源而不是危害,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并试图发展他们的个性。否则,个性不仅会受到关注,还会受到压抑。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受到关注时,才有可能创造。中国人认为“勤能补拙”是有道理的。但在某些特殊才能上,“勤能补拙”无济于事。就像百米短跑一样,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成绩,但不能仅仅通过训练让一个人成为世界冠军。一个人能否成为世界短跑冠军,更多的取决于他的天性。创造力也是如此,它的成长和培养必须基于一个人最初的基础、潜力和倾向。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育的重点不是“加强薄弱环节”,即弥补弱智能,而是“发展优势”,即发展优势智能。在过度学习中,所有的学习都局限于“公共学习”,而“个人学习”(即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不仅没有得到重视,而且被拒绝和抑制,因此学生的优势智力无法发展。个性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美丽谎言中被扼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