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毕业生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1.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很多用人单位的反应,他们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满意,有的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能更好地信任工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迅速上升,但高考录取分数线却在下降,录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导致学生实践机会的减少。第二,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缺乏应有的认识。


2.性别原因。


女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明显低于男毕业生,直接原因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同。据研究统计,2011年重点大学男性毕业生年度就业落实率 79.9%的女性是女性 72.7%;普通本科院校男性毕业生就业落实率 64.3%的女性是女性 53.8%;高职院校男性毕业生就业落实率 73.6%的女性是女性 71.3%[5]。由于男女分工不同,女性就业倾向于第三产业,而男性就业在第二产业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制造业、建筑业及相关服务业。对于这些行业来说,经济发展就业灵活,新就业岗位多。教育、卫生等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业经济发展弹性小,新就业岗位非常有限。


3.求职心态、求职渠道、求职努力程度等原因。


(1)求职心态。目前,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心态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尚未完成转变,就业观念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过高。他们总是把自己当作“天之骄子”。他们态度太高,对自己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价。他们很难放下自己的立场去找工作,这就人为地为他们的就业设置了障碍。此外,很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过于注重物质利益。他们把工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作为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前瞻性,淡化了人生追求和理想。有的学生还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缺乏自信,只是盲目跟风,拼命挤进城市的好单位。


(2)求职渠道。据统计,对于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是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渠道,占比 39.6%;其次是“网上招聘信息” 19.0%;第三是“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 10.9%;“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和“人才博览会上获得的信息”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别排名第五 9.4%和7.4%,其他选项所占比例不高,总计仅为 13.7%[6]。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相对集中,需要加强多信息渠道辅助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主动性不够。


(3)求职次数。据调查统计,在求职次数上,“已确定单位”者平均求职单位数为 16.1 个;“待就业”者平均求职单位数为 14.6 一个。从不同学历的比较来看,硕士生的求职努力程度最高,其次是本科生、专科生和博士生。对于“已确定单位”,硕士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 30.1 一、本科生平均为 15.1 一、博士生平均为 14.8 个,而专科生平均只有 7.4 [6]从以上数据来看,博士生占比很小,学历高,就业相对容易,可以忽略不计。本科和专科生占毕业生人数最多,求职努力远远不够。很多毕业生没有准备好应对就业困难,抗挫折能力差。经过几次挫折,他们选择放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