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拓市场、扩大办学规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想生存发展好,必须有很强的集聚力,即尽快提高学院吸收各种资源的能力或效果。按照“产学结合”的理念和“校企合作”的理念,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努力打造品牌专业,快速提升办学声誉,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3]。衡量高职院校成功的标志在于其辐射能力,即增强其服务社会、促进甚至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或效果。近年来,苏州职业技术学院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深化一系列以教学为核心的改革,办学实力迅速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和贡献率迅速提高。先后举办了苏州市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全国农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安徽省中等职业教师培训班,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跨行业、跨区域流动的增加,高职院校应同等重视学术教育和非学术教育,同等重视职前和职后培训,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要着力挖掘农村生源潜力,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高中教育的承载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过早进入社会,通常只停留在传统农业领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①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变“职业学校无用”甚至鄙视职业教育的错误思想和“重教育、轻能力”
用人观念。②建立健全贫困学生“奖、贷、补、减、免”补贴制度,实行“政府补、学校减、银行贷、企业帮”,鼓励贫困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培训。③协调职业学校为学生联系就业单位,办理就业手续,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要支持一批具有行业、专业、资源优势的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不断扩大高职教育招收中职毕业生人数;鼓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高层次职业教育,为高职生提供更高的教育机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