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识字教学处理不好,教学往往会枯燥。利用字理教学,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理解课文,学好课文,从而产生学习生词的欲望。传统的识字教学是基于“发音”―析形―组词―“造句”模式,教师教学简单,学生机械记忆,学生容易对识字感到无聊,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尝试“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即根据字理,从分析汉字组织入手,灵活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以‘综合’为重点,以语文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练习、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2]字理教学是根据汉字结构的表意特点,从汉字结构原则上分析汉字的音、形、义,利用联想把握汉字形、义、音的关系,突破汉字形的难度。字理识字教学研究的目标是根据汉字结构的规律进行识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独立的识字能力。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1.学生识字态度消极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环境限制,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低,识字能力小,学生差距大。因此,生词教学往往成为我们学校的一个难题。学生识字态度消极,学习效果差,主要表现为:生词记忆机械,学习效率低,易于加减笔画等;形状难以区分,往往是张冠李戴;汉字的内在文化意义往往知之甚少。俗话说,“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学好生词,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会在生词学习中表现良好,逐步建立自信。


2.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汉字文化的考证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我们祖先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和智慧。古人造字不是凭空捏造的,每一个字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字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汉字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善于从汉字中汲取祖先的智慧,获得精神力量。目前很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汉字文化的研究,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比如把“田”字解释成象形字,说它像农田,但《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田,纵横摆放。种谷子的地方叫“田”。就像四个‘口’。字形中央的“十”表现为纵横建筑的格式。所有与田相关的词都被“田”包围。”[3]因此,教师在字理教学中要注意从权威书籍中找到汉字的初衷,不断加强汉字文化修养。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