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了。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党和国家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入学率,即反对应试教育,坚决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新课程改革要知难而进。“素质教育”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优势一直是素质教育支持者最强大的武器,不断支持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它的发展状况和成果并不像它的优势那么明显和光明正大。
素质教育在中国一直很吵,但与之抗争的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因此,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可想而知:一路坎坷不乐观。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值得研究和探讨。
1、素质教育的定义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意见》明确解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政策,注重教育者和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聚焦少数有望升学的学生,抛弃大多数学生。
3.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性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主动将外部教育的影响内化为稳定的身心素质;“应试教育”使教育者跟随考试指挥棒,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的基础。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理想、道德、文化、纪律”、道德、智力、身体、美容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小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倾向的困扰,片面追求入学率,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全面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