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马君武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

[摘要] 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马君武是第一个获德国工学博士的中国人,他办学从教近二十年,为我国培养了胡适等大批栋梁之材,声名远播。在对马君武生平进行介绍后,从办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马君武的教育思想,从翻译编写数学教科书具体介绍了马君武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马君武;近现代教育;教育思想;大学教育理念
一、生平简介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出生在广西恭城,原名道凝,字厚山,后改名同,号君武,曾笔名有贵公、马贵公、马悔等。1895年马君武在桂林遇到前“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此后尊为恩师。1899年考取新设于桂林的广西体用学堂,专攻数学、英文。1907年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读书获工学学士学位,后入柏林农科大学读书获工学博士学位。1921年由孙中山委任为广西省长。1924年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1925年任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1926年改任临时执政府教育总长,后因执政府屠杀请愿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愤而不就教育总长职,返回上海大夏大学。1927年筹建广西大学,后任广西大学校长。1930年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后因不满国民党“以党治国”,“于犯党怒”,被免去校长职。1939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后因病逝世,终年59岁。马君武学识渊博,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日语,从德国和日本翻译了德语词典、文学作品、工程技术书论著和数学教科书。马君武创造了多种“第一”的记录:第一个在公开场合演讲反对满清政府;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广西支部长;第一个用中文翻译出版著名诗人歌德的诗作(The Isles of Greece)(《哀希腊》);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第一个编辑《德华词典》;第一个把达尔文《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物种源始》,亦称《物种起源》)翻译出版的中国人;第一个从法文翻译卢梭的(《民约论》)的中国人;孙中山第一个直接委派的广西省长;上海大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广四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二、马君武的教育思想
    从1924年起至1940年逝世时止,马君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涌现出不少对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的成果,从研究的主题人手,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办学理念
    首先,就教育宗旨而言,马君武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之魂,而学校是把人造就成为将来能够打开社会之门的一把钥匙。1932年马君武在广西大学演讲时,引用德国柏林大学校长菲希德的话:“要想医治国家的疾病,只有施行新教育;施行新教育目的在培养国民纯洁的意志,以造成坚贞、强固、刚正的品格,形成社会的新秩序。”他明确指出:“这就是教育的‘真精神’,我们要学习这种教育宗旨,以养成人民坚强的善意识,去除自私自利的心地以作行为的标准,尤其要养成健全不拔的真精神,对祖国具有热诚,对朋友表现信心,不妨牺牲一己,以谋民族国家的福利,对国民应有‘真’和‘爱’,并且本着这一点精神,结合为公共团体,共同负起责任,已尽国民的义务。”对如何通过教学贯彻该教育宗旨,马君武指出:第一,要强调科学精神,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主动性;第二,马君武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认为大学生不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养成艰苦奋斗的意志力和工作习惯;第三,要培养战斗本领。马君武呼吁国人以教育为武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第四,要加强体育锻炼。马君武认为必须改变国人的肢体柔弱、不事锻炼的弱点,重视体育教育,加强锻炼身体;第五,要建设团体组织。针对当时国人精神涣散、缺乏团结协作的缺点,倡导学校师生多组织团体活动,努力培养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
    其次,就教育目标而言,马君武认为大学的教育目标除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外,还要着力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H懈。1931年“九•—八”事件爆发,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下,马君武积极地宣传复兴中华民族的思想,鼓励青年人努力工作,精诚团结,积极投入救国运动,为国家民族的复兴担当自己应有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为广西大学制定的教育目标为:第一要养成团体的生活;第二为科学之研究;第三要努力工作,养成劳动的习惯;第四要训练战斗的本领。
    再次,马君武认为,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他倡导办大学教育之“三苦精神”。马君武就任大夏大学校长后,对全体师生讲话时提出了“三苦精神”:一、教授要苦教:要以教育为重,认真教学,不计较待遇之多寡。二、职员要苦干:要以校务为重,切实办理,不能因经费缺少即敷衍了事。三、同学要苦读:要以学问为重,认真求学,不能有缺课等情事之发生。后来的实践表明,师生团结合作,发扬“三苦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改善了学校硬件条件,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最后,马君武在办学执教中提出了多项主张和见解:(1)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会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科学研究能力。(2)很重视图书仪器之添置,不惜重金,想方设法大力购买。(3)重视解决师资问题,他大力聘请学者专家担任教授,而且绝大多数是留学归来的名教授,如马名海等等。(4)马君武着力人才培养,身体力行,加强教材建设。马君武认为教材只有不断地紧紧追踪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才有利于培养有用的人才。除了翻译世界名著、撰写论文介绍西方学说外,马君武还直接翻译编写引进国外先进的高质量的教科书和教材。例如《代数学》、《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微分方程式》、《矿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为解决当时燃眉之急起到积极作用。他编译出版的教材成为当时中国许多大、中学校的教材。有的一版再版,很受当时教育界的欢迎。(5)马君武对培养师资有全局观点,能高瞻远瞩,考虑到广西和全国林业建设方面的长远需要,反复动员原生物系讲师汪振儒到国外去改学农业。后来汪振儒到国外才认识到马先生的远见卓识。(6)由于本省人才不够,为了鼓励外省教师来广西工作,西大对外省的教师特予照顾。马君武大公无私,从整个学校设想,给自己的儿子和本省的老师的工资都低于外省老师。(7)马君武关心教师,也爱护学生,他在校内筹集“苦学基金”。有名的大学教授秦道坚有幸得到资助,直到现在还称马校长为“恩师”。
(二)从大学校长或教育家角色看马君武
    马君武是一位赤诚的忧国、爱国和报国者,一生都在宣传民主共和,呼吁自由平等。在从政救国失利后,潜心“教育救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人教育实践,通过培养人才来振兴中华。对于创办广西大学,马君武可谓是呕心沥血。老师们对广西大学的校址决定有不同意见,对此马君武向老师们阐明各种客观条件及将来学校的发展,做好了老师们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将校址选在当时水、陆、空交通方便的梧州,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西大初创,马君武更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据苏宏汉回忆,在马君武的带领下,师生团结一致,倡导“锄头主义”,自己动手,建设校园,美化环境,将荒山野岭改造成安静优雅的大学校园。同时也锻炼了师生的身体,可以说一举两得了。马君武一心为公,乐育人才。培桂中学筹建初,恐没有号召力而难得到政府立案和招生,校董会恳请马君武出任校长,卸任广西大学校长职的马君武欣然答应。马君武作为知名学者和教育家肯兼任新办的私立中学校长,可见他多么热心教育,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培桂中学成立之初,马君武亲临学校给师生讲话,为学校书写校名和“勤朴诚恳”的校训,创作校歌。马君武勉励学生“德智体群美并进,把中华民族从根救起,把世界文化迎头赶上”。马君武廉洁公正,两袖清风。有一次香港德商洋行代理人李某到广西大学询问马君武要多少购买仪器设备的回扣?结果李某遭到马君武的严词拒绝。后来,马君武叫李某把回扣的全部资金缴纳到学校总账中。其实,马君武不贪财是早就出了名的,1921年,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时的演讲中如此介绍马君武:“我特地让一个不贪财,不惜命,即懂工业,又懂农业的马博士做你们的省长。”在众人眼中的马省长也一直是粗布长衫,脚蹬布鞋。而有幸与马君武相识的人,无论是大总统孙中山,恩师唐景菘还是共事者,学生,都被他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三)马君武教育思想的特色
    马君武教育思想最大的特色是改造国民,培养文明国民。马君武曾留学日本、德国,并对列强各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马君武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客观地看待中西关系,看清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他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并将自己的思想、智慧和知识等融入改造国民性的教育实践中,展现“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的宏伟蓝图。从20世纪初开始,马君武认清中国的国民性的精神涣散、缺乏团结协作等缺点的存在,因此以改造国民性、树立民族精神为切人点,并从理论上深入考察国民性问题,倡导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开启国人的智慧,建立新的道德价值观和现代科学教育体系,并身体力行,鞠躬尽瘁。在实施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他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效地学习引进西方大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1.发扬民主和科学精神,改造国民性的缺点,树立民族精神;2.倡导公共道德教育,崇尚劳动,使国民的智慧和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3.提倡实用主义思想,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健全发展的人才,为复兴民族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性地移植德国高等教育理念
    洪堡大学理念在柏林大学自提出至今,被德国、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采纳。享有“北蔡南马”美誉的蔡元培和马君武在德国留学六年之久,接受德国大学教育思想、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的熏陶,所以,他们两人在分别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广西大学校长期间,积极地学习并引进德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风格,为我国近现代大学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于对外国理论的借鉴,蔡元培认为,将中国的教育精神和西方的教育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中国的大学教育。而马君武认为:“今效西方讲学之法,救祖国陆沉之祸,犹可为也。”蔡元培和马君武都借鉴了德国大学“致用”理念,但是他们选择的方向不同,马君武虽然不如蔡元培的名声显赫,但是广西大学独重工科的办学风格,在民国时期成为中国大学一个典范。
三、马君武对数学教育的贡献
    马君武还是著名的翻译家,有人评论他:“究心科学,奈端,康德之伦;肆力政谭,孟德、卢梭之亚”。马君武翻译的《物种起源》、《民约论》出版后,轰动全国。马君武被称为我国的译著“两雄”(严复、马君武)。除此之外,还译了数学、矿物学等理科方面的著作,成为早期“译坛四杰”之一(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黄季刚),驰名中外。因为马君武深厚的数学、英文及工学博士的功底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他翻译编写的数学教科书(表1)更胜一筹,实为难得。
表l马君武翻译编写的数学教科书
    马君武作《微分方程式》序言:吾国自输进欧学以来,惟算学颇有可称。算学书籍之翻译事业,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明季徐光启、利玛窦之几何天文;第二期为李善兰、华蘅芳之微积代数;第三期为近时留学生之诸等数学教科书。然与微分方程一种,尚缺如焉。此书为德国Hannover工艺大学教授季培(Kiepert)所著。原以微分积分及微分方程式三种合刻。兹以前三种卷帙浩繁,故置之,而译其第三种,即今书也。此书专论常微分方程式,而偏微分方程式不具焉,是在各国皆另有专书,罕兼论者。时论之一派,谓救国在拓植学术,鄙人亦赞和斯论者之一分子,故孜孜然以输入新学术为务。浅学寡闻,幸当世大雅有以教之。
    马君武作《中等平三角新教科书》序:丙午之夏,归自日本,承乏为中国公学教长。公学设有理、化班,学生研究三角,苦无良课本。念惟英人Todhunter之《中等三角》,最简而备,辄译之以为课本,半年而毕。适今年又为欧洲之游,译稿散置箧中,不忍弃之,乃匆匆清理之以公于世。译文一依原本,惟第六章稍有改窜。近年算学界出版物之可读者殊寥寥,此或为学三角之良教材欤。
    从如上两篇尚存的序言来看,马君武在翻译编写教科书时,除特别注意教科书有特定使用对象的特点外,还重视研究国外教科书和教材精髓、结合本国实际,把教科书的翻译编写与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其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和思想性,使之更适用。所以,马君武翻译编写的教科书很受教育界的欢迎。总之,马君武对数学教育的贡献跟祖国的伟大事业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当时的数学教育却如甘露般重要和珍贵。马君武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毋庸置疑。虽然他早期“政治救国”的理想没有实现,但他在“教育救国”的路上依然不卑不亢,奋勇前行,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作为老一辈教育家,马君武光辉高远的人格理想,深挚热烈的民族情感,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和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欧正仁.马君武传[R].南宁: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2.
[2]王咏.一代宗师马君武[M].南宁:接力出版社,1994:164.
[3]马君武.柏林大学立校的真精神[M] 李高南,黄牡丽.马君武教育文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29.
[4]马君武,谈大学教育的目标[M] 李高南,黄牡丽.君君武教育文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5]卢绍稷.马君武办学的“三苦精神”[M] 李高南,黄牡丽.君武教育文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146.
[6]陈远图.马君武和培桂中学[M] 李高南,黄牡丽.君武教育文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165.
[7]张新科.蔡元培与马君武借鉴德国大学理念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9):96.
[8]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443.
[9]广西师范大学社科联,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纪念马君武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R].广西师范大学社科联,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印。2002:270。
[10]李高南,黄牡丽.马君武教育文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84.
[11]马君武.马君武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91.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