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少数民族能否迅速崛起,取决于各方面先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全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基础和核心,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新力量,是民族地区全面振兴的希望。因此,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十分迫切。


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


(1)学业基础相对较弱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来自偏远、贫穷、落后的地区,教中小学、高中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师薄弱,教师待遇低,缺乏文化活动,这些因素导致现代意识薄弱,传统生活方式落后,旧民族文化积累和宗教信仰深刻,接受新事物缓慢,缺乏文化活动,这些因素导致现代意识薄弱,传统生活方式落后,旧民族文化积累和宗教信仰深厚,接受新事物缓慢,一进入学校,就与大中城市汉族学生的素质形成鲜明对比,自卑感、距离感、层次感、群体感自然自发自内心。


(2)家庭经济相对困难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特区、山区,家庭经济状况差,学费、生活费依赖父母,城市消费水平高,导致生活相当贫困,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校、班级组织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感到压力,只是编造理由不参加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汉族学生的主体,不和谐因素也悄然产生。


(三)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强


由于民族社会关系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人际社会化程度不高。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做家务或劳动,有很强的独立生活意识。他们经常把困难放在心里,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进入大学门槛后,他们与大城市的汉族人进行了比较,产生了自卑和自闭症,不愿意与大多数学生发展关系,表现为孤立。


(四)民族意识强,国家观念淡薄


来自不同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即不同的语言、文字、服饰、宗教信仰和习俗。这些传统文化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以民族为纽带的学生会和村民会很受欢迎[1]少数民族大学生从遥远的家乡来到陌生的现代城市,突然感到孤独和茫然。因此,他们在自己的长袍和村民之间寻求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民族意识扩大了。他们只关注自己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少关注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五)法律意识淡薄


受社会功利主义和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高校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和粗犷性格,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与汉族大学生发生争吵,甚至冲动伤人,行为过度违法,破坏了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


(6)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业精神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互选制度的实施,少数民族学生不得不走向社会就业市场。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性和自信心不强,就业成功率低,容易产生抱怨社会不公的异常心理。一旦几次求职失败,他们就会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