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学校、学生、社会、家长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信息教育平台
学院紧紧把握时代潮流,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现实脉搏,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各种新媒体,通过微博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QQ、微信朋友圈、博客、网站等平台搭建了学院与家长、学生沟通的积极信息教育平台。学院现开设思想政治网络、心理健康网络、校园教育安全网络、红色理论实践教育网络等特殊网站,学院主页开设“老师我对你说”、“心理健康咨询”等思想工作专栏,在各班、共青团开放微博、班主任、辅导员开放微博,建立博客,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定位非常清晰、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综合功能互补、深度覆盖更广泛的积极信息教育体系。
二是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多层次、多元化、多方参与的实践教育平台
学院以“工厂、工厂、中学、中学、学习”的特色办学模式为支撑,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基地”,搭建学校、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实践教育平台。目前,学院拥有贵州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贵阳世纪金源酒店、贵州通源汽车有限公司等18个“双基地”。通过“双基地”建设,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专业实践,实践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
三是搭建理论、实践、科研多角度培养B的教学教育平台
学院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和课程在学生思想道德渗透教育中的主要渠道作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现在有两门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高质量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非常明显。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的一站式全过程,利用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确保和取得更好的效果。邀请学院领导、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进行各种专题讲座。加强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社会实践调查、参观实习基地、学校历史博物馆等实践活动。2013年初,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以“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学习和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学院积极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研究,实施良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9-2017年,学院共研究了26个思想政治课题,其中省教育厅17个,院级9个。目前仍有许多思想政治课题在研究中。
四是加强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搭建人文思想教育平台
推进环境教育和文化教育,取得细雨教育效果,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和谐的校园,一直是学院的目标。自2008年以来,学院每年设立100万元,专门用于校园绿化、美化“美丽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关注“绿色”、“美”、“靓”、“和谐”的四个特点。学院注重校园建设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文明风格相结合,建立文化教育平台。由于文化教育工作突出,2012年被省教育部评为“绿色大学”和“安全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