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创造教育是宏观环境的要求

每当诺贝尔奖和国家科技实力排名公布时,很多关心国家发展的人都会感叹中国的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不尽如人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中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政府和许多学者越来越重视人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目前,这些情况要求中国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把发现和培养具有创造性、创造性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作为重要工作。在“创造教育”方面,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创造教育是宏观环境的要求


目前,随着经贸、文化等活动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学校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1)适应全球教育规范


全球宏观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被置于开放的国际社会之中。中国的学校教育不能闭门自守。我们必须从全球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学校教育。一方面,要从适应全球竞争的角度设计学生的培养过程和标准,使中国人民能够适应世界竞争;另一方面,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定期联系,加强合作与对话,建立世界教育社区。同时,我国学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专业发展也将符合全球统一的原则和要求。这种情况要求中国的学校教育,从教师到校长,甚至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改变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符合国际原则和标准。


(2)适应全球人才规范标准


1994年10月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会议通过了《和平、人权、民族教育综合行动纲领》,将教育的目的定义为和平、人权、民族教育的最终目标;发展尊重自由和面对挑战的能力;发展承认和接受各种个人、男女、民族和文化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学生思想中的内在和平观;培养公民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培养公民尊重文化遗产;从长期平衡发展的角度,培养国家和国际团结公平的感情。为了满足培养“国际人”的要求,中国学校教育应改变只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片面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宽容精神,积极对待国际竞争。创造教育


(3)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自媒体等信息传播手段,学生的时空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陌生人直接交流。信息化不仅方便学生获取所需信息,拓展视野,而且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判断是非、分析信息的能力,还要能正确安排时间,处理好娱乐学习的矛盾,掌握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