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萍乡卫生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为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调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精神,导致技能型人才专业性强、综合素质低。


1、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学徒制度的深入,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渴望是校企合作的基石。然而,由于学校和雇主的属性特征、功能定位和利益需求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坚持自己立场、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的行为差异。合作是寻求共识,形成最大共识,减少差距的过程。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当前的共识问题。


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息息相关,具有自己的职业特点。它包含了职业理想、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责任等核心要素。用人单位需要有职业精神的员工。根据近期对萍乡市人民医院、昌盛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润达国际、萍乡市大唐学前教育集团等部分用人单位的走访和对20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的欣赏分别占85.4%、74.92%和67.5%;在用人单位欣赏员工的能力方面,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分别排在前两位,分别占86.4%和59.1%。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需要有知识、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的专业精神。可见,用人单位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只有解决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才才能真正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中职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共同关注,标志着现代学徒制进入了更高的水平。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证书的获得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很容易引起学校和企业的注意。毕业后,学生进入用人单位。面对岗位的差异,自我反应的心理机制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这往往被忽视。只有通过用人单位的岗位实践,才能反馈给学校,引起学校的重视。


目前,职业精神的培养仅限于德育教材。目前,中等职业德育教材直接涉及职业精神,分散在职业理想、职业素质、职业规划等章节。除了课堂,我们还有一个探索创新的平台,如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德育主题活动,包括定向培训企业积极派人参与班级管理等,其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德才兼备”的职业精神,探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


讨论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准确诊断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否认学校和雇主的共同努力。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学校相信雇主的诚意,学校相信雇主的教育效果。在现有的合作模式和框架中,学校在早期阶段培养人才,雇主就业。随着合作的深入,学校将雇主拉进来一起培养人才,一个教育主体转变为两个教育主题的合作要求越来越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