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百年转型、移植和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百年转型、移植和探索


直到大时代“血液文化”的转变,我国政体质变、主体价值观的转变,必然要求我国“上层再生产”、随着科举制文化的转变。


1860年兴起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社会大变革的序幕。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在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工作了100多年。


这一时期“大历史”的主题是“共和、探索、崛起、重建”。


鉴于时代主题的逐步转变,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转型历史基本可以追溯到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废除科举,模仿西方,探索建立“新学习”运动,延续到“西化”运动仍在中途,高等教育的主体和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模仿、探索、转型、重建”。


值得注意的是,到清末,废物科举新学将重建价值理想和新政体,最终重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成为中国现代大文化的主要需求。这一废物的复兴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成为清朝灭亡前最重要的事件本身,再次证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培养国家支柱和“上层再生产”为主题。 1.奠基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7月本月,政务院批准的《高等学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的宗旨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的规定,以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先进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设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先进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成果的建设人才”。高等教育的“功能分区”和“价值观”与民国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教授深奥学术、培养硕士人才、满足国家需要”的教育理念没有本质区别。


1958年9月,“反右斗争”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政策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提供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一政策,教育工作需要党的领导。” 1961年,《高等教育六十条》进一步详细规定:“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道德修养,支持共产党领导,支持社会主义,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的研究,以及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实际工作锻炼,逐步建立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新发展;有一个完美的身体。在不断升级的“永远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政策的指导下,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和培训目标逐渐发展成为“重建、防范、培养伟大事业继任者”等政治诉求。与其适应,教育体系更加行政化和军事化。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政治学习影响了课外教育,专业知识大大降低,大学成为实践培训课程。


2.改革阶段


改革开放是中国回归时代发展的主要渠道,高等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将高等教育任务归纳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同时,明确提出扩大高校自主权,改变国家对高校“统一过多管理制度”。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工作中的重要性,在21世纪实施“211”工程。1998年8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高校应当面向全国,依法独立办学,实行民主决策”。


正如上述,改革开放阶段和基础阶段高等教育的最大变化在于国家层面和组织的价值取向,从阶级斗争工具到开放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市场经济体系,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明确了扩大教育体制模式自主权的改革方向。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大成就和进步。


然而,由于国家正处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重大历史转型中,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尚未满足大时代主流文化的需要,高等教育作为中国“上层再生产”的“重工具和公共工具”,提出了明确的新国家教育功能分区;尚未明确建立中国优秀文化文明,塑造和选拔具有“世界概念”和才能的国家治理人才、“共同治理人才”和“支柱”作为新国家高等教育的宗旨和价值观。


在这种概念体制环境下,高等教育培养实际掌握国家政治权力、话语权力、经济权力、技术权力、社会精英、政治精英、管理精英和技术精英,在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容易出现“缺乏信仰”和“工具主义”思想,将对国家新的理想信念建设和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在“教育体制模式”方面,最大的效果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对提高国民科技素养、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高等教育坚持“四个方向”,更紧密地结合国家各领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国家快速摆脱贫困、落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在适应工业化时代大规模、大规模需求的过程中,以应试教育取代学习者,充分自由健康发展;以“批量、规范、统一”否认“因人施教、量身定制”的本质特征,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障碍。


上述现实表明,尽管经过100多年的冲击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以“振兴崛起、重建时代价值理想、建立富强、自由、民主、平等的新中国”为使命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尚未结束。换句话说,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建立和实践新国家的价值理想和新信念体系;建立新中国现代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方式。


在此前提下,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仍然是确定高等教育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功能地位,建立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责任目标,探索新时期高等教育体系模式和基本特征。总之,创新和建立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