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绥远现代教育总结

一、绥远现代教育总结


内蒙古现代教育工作始于清末新学校的建立。绥远武备学校是内蒙古西部最早的新学校。随后,在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学校的热潮中,内蒙古东西部相继创办了新学校,改变了内蒙古教育的停滞状态。绥远地区的现代教育起源于绥远市将军在任期间(1903-1908年)。光绪28年(1902年),清政府担任贻谷,监督蒙旗垦务大臣,开始在内蒙古大规模实施蒙旗土地放垦政策。第二年,贻谷接任信恪,成为绥远城将军。面对“窃取口外学校”,近十三年来光绪开始建设。而且只有一个学官统教七厅,其教学大概可以知道,但在绥旗更不用问了。在这个急需人才的地方,遇到这个都不学的人,几十年来一切边备宏观,浪费了。而犹日驻军尚武,何苦读书?以故自是,其愚自安,其陋相缘,再久一定是一无所知的人。怡谷在信恪创办的武备学校鸡翅上,在绥远大力推进现代教育,为绥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里所谓的现代教育,是指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不同于封建的新学校的科举教育。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的人才。就课程内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以四书五经为主,内容以文学轻理论轻实践,内容束缚人的思想。现代教育以绥远市光绪市30年(1904年)设立的绥远市中学及其附属学校为例。其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汉语、算术、历史、舆论、修养、图画、体操、博物馆等。从课程上看,虽然仍有“经学”等传统教学内容,但已不再占主导地位,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学制和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传统科举教育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无论学生水平如何,都要统一讲课。现代教育学校一般采用分班教学,并设有图书馆等相关配套设施。此外,光绪29年(1903年)颁布的“桂毛学制”,即中学五年制,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教育颁布的“仁子学制”,即中学四年制。班级制度是现代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意味着中国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制度的方式和建立。


二、具体的学校类型


1.官办现代学校


在贻谷看来,“国语是创造宪法的方法,不说数典是可耻的。更尴尬的是办公室。另一个科目,俾业擅长专业,速学容易。蒙文的设置是由绥统管辖的乌伊联盟,日本和蒙古联系起来的。现在报垦越广,谈判越多,翻译需要人才,迫切需要预测。藩服也是朝廷的赤子,命令他们来学习。冀可以通过联系蒙情开启蒙情。因此,任伊始,贻谷将绥远武备学校迁至肩秀学院原址,在学院原址设立绥远中学,招收八旗子女和乌兰察布、伊克昭蒙情子女。30年来,光绪开设了左右翼五路满蒙学校。绥远武备学校是绥远市将军信科在光绪27年(1901年)创办的,也是绥远市最早创办的新学校。原来,驻防八旗兵轮流入学培训,历时一年。


“土默特旗位于边城,政治沿蒙古风俗,人情椎鲁舷背诵寂静,甚至作为一名官员,不知道”,因此光绪31年模仿绥远城在归化城设立蒙古小学,由于资金紧张,首先设置40名学生,“延伸教学分授满、蒙古、汉语和浅近教科学。”与此同时,在归化城开设了土默特蒙古学校,有50名学生。


中华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现代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整体落后于大陆各省。就其内部而言,发展也非常不平衡,类似于绥远县、林县等县发展较晚。


2.旗学


义谷上任后,首先建立了武器学校,设立了“蒙古学校,选择学生,授予清汉文章,练习体操,以便升入中学”和“蒙古小学五所学校,选择八旗幼丁辍学”。光绪31年(1905年),义谷认为学校取得了初步成果:“每个学校都不乏敏感的屠杀材料,其外国成绩优于清朝和蒙古语。”;并形成了“人近知间学习,争附”的氛围,改变了过去一些旗人“驻军尚武,何苦读书”的旧观念。怡谷在办学初效后,于光绪33年(1907年)完成了绥远城学校的最终增建和调整。绥远城有六所新的中学、初中和军校。


3.教会学校


教会学校出现在绥远,是西方资本主义中国试图吸引和改造基督教文化的一种方式。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建立现代教育,绥远教会学校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其重要标志是公立学校的创建和发展。绥远最早的公立学校是由要理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大多数中学都是在高等小学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的。教会学校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师,培养未来教师的人才储备。民国时期,由于“仁子学制”,教会学校在绥远地区进一步发展。其发展逐步规范化:即各教堂开设初级小学、区公立高级小学、各教区开设中等学校。


3、绥远现代教育发展的弊端


绥远地区创办新学校的热潮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阻碍其发展。


1.资金问题。资金短缺一直贯穿于绥远地区发展现代学校的始终。蚌谷办学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尽办法筹集办学资金,把自己的养廉银捐给办学公费。甚至发出“育才以兴学为主,兴学以筹款为急”“夫兴学不难筹款,但在绥远尤其难”的感叹。绥远位于偏远地区,无地丁厘税可收,工资不足,更别说学校经费了。面对“..旗子、号衣、书籍、仪器,所有应需的物品都还没有准备好。然而,已经左支右巫,不能腾动,不仅难期长,即目前敷衍也有不支。贻谷不得不实施将马厂地由东路垦务公司指留马厂地数百公顷的措施,以保证兴学校的资金。民国时期,以当时的省立学校(学校经费由当时的教育厅拨付)为例,见表一可知,1913年、1914年,资金来源不明确,可以判断省立学校资金紧张。因此,绥远地区设立学校资金短缺是一个大问题。


2.生源问题。绥远地处偏远地区,相对落后,人口少,导致学校生源极不稳定。首先,辛亥革命以来,社会动荡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民破产了。此外,绥远地区税收严格,“种田一顷。。。除了所有杂务、杂费、牛、神社和长期工人的工资外,收入入入不敷出。。。所以他们把它当作累物。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把孩子送到学校。


绥远现代教育的发展总体上有所发展,但与全国相比落后。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教育为绥远地区提供了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基础,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