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1907~1937年包头蒙古族教育情况

蒙古族作为包头的土著人,其学校教育是包头蒙古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对内蒙古教育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一定的历史参考。


一、1907~1937年,包头蒙古族教学的时空间定义


1923年,包头与莎拉齐分治,1925年改为包头县,1937年10月,包头沦陷,伪蒙政府撤县改市。


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包头原管辖的部分地区现在已经被包头管辖。由于研究的需要,包头管辖的蒙古族教育已经纳入了当今的研究范围。此外,当时包头地区的土著人大多是蒙古族,他们的学校教育或多或少会有蒙古族儿童。本文仅以历史资料中记载的蒙古族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从1907年第一所蒙古教育小学成立到1937年,包头沦陷,开始被奴役教育。包头蒙古学校教育失去了正常发展。因此,将这30年作为包头蒙古教育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将对完善内蒙古民族教育史进行研究,为包头蒙古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参考。


二、1907~1937年包头蒙古族教育情况


从1907~1937年30年间,包头有7所蒙古族学校有史料记载。经历了从源头到发展的过程。


 1.清末起源。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改革教育。1901年下令:“各省所有学院、省城所有大学、政府、直隶州所有中学、州县所有小学、所有蒙古学校。”1903年,清廷颁布了“桂毛学制”,规定学校教育分为三级和七级。第一段是小学教育:蒙古养老院、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三级;第二段是中等教育,一级是中学;第三段是高等教育,初级和优级师范学校并行。由于清末师资、经费、校舍不足,清政府鼓励当地绅士建设中小学。当时,半天学校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可行途径。因此,1906年,学部下令各省“无论城镇如何,每二三百家学校都要设立一个半天学校,专门收贫困子女,不收学费,不拘年限”。


因此,土默特旗下令12名参与者就地筹集资金,并设立了半天学校。1907年10月6日,土默特右翼第六名参与者都格尔扎布提议成立“包头镇半天初级小学”。当时,学校的名字是:“土默特第三初级小学”,位于包头镇福征寺,主要招收城乡蒙古族子女。课程包括:经济学、修身、汉语、算术、蒙古族、体操等。办学资金主要来自土默特南海子黄河官渡的部分税收。1909年,包头半日制小学被改为初级小学。同年,根据副总统的通知,在莎拉齐玉皇寺设立了“莎拉齐半日初级小学”,招收蒙古族子女。1911年,由于清政府无偿训练,两所半日初级小学被关闭。


 2.中华民国的发展。1922年,京绥铁路延伸至包头市南二里半村,地价上涨,蒙汉争夺租房。为了平息纠纷,蒙古民生计会于1924年成立,负责蒙古民生计会的租赁手续,并以3%的地价作为生计会的公共费用和开办包头蒙古小学的资金。在福征寺原半日制小学房屋的基础上,成立了“土默特第五小学”。课程包括:常识、普通话、算术、蒙古语等。学生30人,学制4年。


 1926年,乌盟乌拉特西、东、中三公旗初中二级小学成立于包头园子巷,专门为蒙古族子女设计。它是包头县第一所学习蒙文课的学校。有33名学生在学校。对于蒙古学生,除了提供书籍、文具、食物和住所外,还提供服装、床上用品和洗涤费。后来因为经济来源一度关闭,1927年迁梅力召开复课。1929年,学生聚集在一起,只有两个老师。如果他们想雇佣更多的老师,没有人愿意来山沟工作。寒假过后,他们搬回了旧址,第二年春天开学校。直到1934年,大部分学生都被要求送到国民党政府。


 1934年10月1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成立。这所学校是一所民族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当地雇佣的,教育投资是由南京总部分配的。招生范围指定为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四省。学生主要是蒙古旗派来的蒙古学生,蒙古是必修课。在1937年日寇侵占包头之前,学校西迁至西宁,随后并入苏州校区。


抗日战争前夕,最后一所蒙古学校是永福村蒙汉合作学校。1936年,它在包头东郊沙尔沁乡永福村成立。学生十余人,资金由乡镇分配,教师一人。1942年,由于日伪政府对村里的学习没有帮助,缺乏教师,它停止了工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