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施工质量管理防控措施
(1)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
从施工技术层面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还包括施工设备、施工信息和相关检验检测技术。技术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技术进步的效果也最终体现在施工质量上。
从施工管理层面看,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体现。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案。一是根据工程特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和施工队伍自身情况,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具体施工内容;二是结合工程质量目标和具体施工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明确施工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保证方案和施工措施,进一步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三是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查,定量分析施工结果,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形成案例库,逐步将成熟的经验转化为保证未来施工质量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保证优质高效建筑工程的发展。
(2)加强施工设备、构件、建材的质量监督
我国《建筑法》明确规定,所有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构件等相关物品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标准。可见,为保证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应严格控制材料采购、材料检测、材料运输保险和材料使用。其中,材料采购是第一个需要严格监控的环节。
1.选择采购人员,选择标准不仅要求采购人员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选拔完成后,人员还应在后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术。
2.充分掌握信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送货厂家,掌握和建立材料质量、价格、供应商供应能力等信息。在具体选择中,选择具有国家认证许可证和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或厂家,详细掌握对方的位置和各种联系方式,有效保证材料质量。
3.由于建材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对相关材料、构件、施工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具体来说,要保证施工项目的所有材料都符合前期设计要求,并有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书。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一是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测,二是要注意对质量保证项目不完整的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检测和鉴定,杜绝不符合要求和质量问题的材料。
二、全过程技术管理措施
(一)施工图纸会审管理
了解整个工程的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详细结构是施工图纸审查的关键。施工工程招标完成后,及时准备施工,特别是委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相应的施工图纸审查,掌握整个工程的设计意图,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施工单位还应及时提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具体要求,通过各方协商,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要求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修改和补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二)工程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1.技术交底管理。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部分工程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部分隐蔽工程和特殊工序应加强技术交底管理,突出易发生质量事故的施工现场及其质量保证措施,以及建筑材料、半成品性能指标、施工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新施工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新要求。施工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应通过层层技术及时向下级交底,使整个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施工要点和难点、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施工工程按合同要求和工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2.工程质量管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筑成品的材料、施工工艺及其维护要求上。在重要分公司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设计的分公司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成立相关科研小组,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因技术管理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无论问题是否严重,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认真处理和总结原因。
3.工程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按照预定的进度目标和全过程实施施工进度计划。根据部分项目的实际进度,应及时调整后续项目的进度和计划安排。对于分包施工的施工项目,应充分协调各层施工工作面的施工合作,确保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在符合规范和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期,降低投资成本。
在建设工程施工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控制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扩大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必须将科学的技术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