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了顶层设计,将养老服务体系纳入国家战略。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养老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生活场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养老问题,减轻了后代子女的压力。在传统养老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建筑的发展。为此,人们应用预制建筑,有效解决养老建筑问题。
1预制建筑应用于养老建筑设计的意义
为了满足养老需求,养老建筑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需求较大的背景下,养老建筑的建设效率已成为建筑企业评价的标准。因此,养老建筑的建设效率也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对老年人的生活使用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养老建筑建设仍以传统的建筑方式进行。其主要缺陷是能耗高、建设成本高、建设效率低。这些问题不仅偏离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对养老建筑的性能和价值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传统施工技术在保温、防水等问题上没有得到有效改进,直接影响养老建筑的舒适性。鉴于养老建筑能耗大、建设成本高、建设效率低,现代养老建筑增加了预制建筑的设计,实施现代预制预制建筑已成为养老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预制建筑不仅能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还能提高养老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此外,预制建筑的实施还能有效实现养老建筑的节能环保建设。一般来说,预制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装配式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2.1养老建筑整体结构体系设计
养老建筑的功能体现在建筑结构上,所以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在于结构体系的设计。由于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装配式结构组装而成的建筑,在设计上可以发挥其灵活性和便利性,装配式建筑可以充分满足养老建筑结构的需求,可以根据养老建筑的不同功能选择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是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式框架剪切一体化结构。其中包括梁、柱、墙、楼梯、阳台等小型结构。在养老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养老建筑的室内格局,然后根据设计标准选择最合适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最优化的机构设计来控制养老建筑的建设成本。
2.2标准化设计
养老建筑的设计标准应该更加严格,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对预制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生产进行标准化设计,以养老建筑需求的模式为基础,使预制建筑构件实现工业规模建设。标准化设计可使户型形式统一,小构件单尺寸标准化,简化不同构件的设计工作,降低施工成本。
3预制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养老建筑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办法
随着老年人进入社会,老年人入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分居的生活越来越多,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所以他们应该独立于老年人的生活区。因此,在养老建筑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出一定的创新和改变。装配式整体建筑的出现使养老建筑与主流建筑相结合。这类建筑与其他建筑有共同点,即符合实际规范要求。对于养老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应以总体规划为基础,确保建筑的整体细节处理能让老年人感到舒适。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以改善养老建筑的功能。建议老年预制建筑设计为临时建筑,使用寿命为20年。这样就避免了各种程序,可以灵活快速地建造和分解老年建筑。符合老年人使用建筑的实际需要和国家节能的要求。
3.2实际预制养老建筑选址
在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关注构件的生产和运输条件。实际选址不能远离预制施工厂,主要在200公里以内,在运输工具的选择上也应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此外,在具体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过程中,预制场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预制组件需要从生产现场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在最佳时间内进行存储和安装。吊装安装工作开展时,工作人员还需要综合考虑预制构件吊装的方便性和安全性。通过模量化和规模化,优化预制构件类型,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此外,时机构件场地应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以保证构件在堆放过程中能保持均匀的应力特性,避免变形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构件的放置场地应满足重复使用和易操作的特点,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BIM技术的应用最终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建筑周期,表达实际预制养老建筑的特点。
3.3环保特点展示
在整体建筑装配操作中,主要内容包括装配式整体框架设计和剪力墙系统设计,并与相关预制方法相结合。一般来说,厨房、卫生间等结构设计主要采用现浇模式,实现叠层的综合结构,将工作集中在底层加固区。此外,从底层设计的角度来看,防潮操作至关重要。此外,预制建筑外墙板的设计和生产应与实际施工模型一致,尽量避免凸窗设计。以上操作主要是简化外墙板的设计,充分节约资源和能源。
3.4养老建筑细部设计设计
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生理技能明显下降,行动不便。此时,无障碍设计已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需品,以加强其独立性。养老建筑的具体设计应与老年人的行为和生理特征相结合,表现出较强的便利性。例如,床的设计,是卧室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老年人起卧提供便利。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床的高度应设计在450毫米左右,并设置扶手,床两侧预留600毫米宽的空间,方便老年人行走。在门的设计上,常见的形式有平开门、推拉门和折叠门,如果是在建筑入口处,也可以设计自动门。预制养老建筑的楼梯段应采用带休息平台的直线楼梯和台阶,最好不要有突出线条的台阶。楼梯的梯段宽度不宜小于1.5m。同时,为了方便视力差的老年人,楼梯的踏板和踢板应通过材料或颜色进行区分,踏板的设计不宜过于光滑。在地面设计中,应以平整性设计为主,绝不出现高差和凹凸地面。如果这种地面设计不可避免,则需要通过缓坡进行过渡,并设置明显的标志。由于老年人视力下降,设计师可以将变化的路面设计成彩色纹理,起到提示作用。
结束语
在传统养老建筑建设阶段,建设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养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在建筑业中,预制建筑的建设模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现代养老建筑中,应与预制建筑有效结合,解决养老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