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天津半导体产业缺乏原创新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巩固半导体产业科技基础的重要阶段。加快半导体材料、设备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仍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十三五”自此,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科技领域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家指导政策衍生出的多项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旨在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战略建议[1]。

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1.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处于重塑期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区域竞争格局来看,美国仍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科瑞、道康宁等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和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韩国作为后发区,在技术引进与自我创新相结合的推动下,产业发展趋势良好。韩国在半导体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三星。LG等知名企业;欧洲半导体产业链完整,恩智浦、英飞凌、意大利半导体实力突出;日本在化工材料和核心部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富士电机、罗姆等知名企业。由于欧盟和日本的产业正在疲软,全球半导体产业模式的重塑再次到来[2]。

1.国内半导体产业环境复杂严峻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较大,但自给率较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国,中国的市场需求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国内产值不到世界的7%。目前,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处于劣势,与世界顶级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地区。此外,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相对薄弱,半导体制造设备本地化率极低,没有自主研发和投入工业生产的能力[3]。例如,光刻机是半导体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一直是荷兰ASML公司垄断,ASML生产的EUV光刻机可用于7nm以下工艺,市场份额为100%,国内领先的上海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量产DUV光刻机可用于加工90台nm芯片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于国外。

2天津半导体产业实际瓶颈

2.天津半导体产业缺乏专项基金

由于半导体产业具有投资高、风险高、产出高的特点,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资金支持高度相关。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与政策的出台、企业的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专项资金的实施密切相关[4]。由于缺乏半导体产业必要的指导基金和产业基金的支持,天津半导体产业尚未形成集合效应,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本地化支持服务。

2.天津半导体产业缺乏原创创新创新

在产业链上游材料支持方面,虽然天津现有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生产体系和主流产品定位,但许多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需要长期的技术研究。在中游制造业方面,天津半导体设备领域涉及集成电路、射频设备等产品,拥有中芯国际、中环半导体等知名企业的创新探索,不断缩小与国际的差距。但天津半导体产业发展缺乏原创创新,尚未达到领先水平,集中度低,产业链环节薄弱。

2.天津半导体产业缺乏合作联动

近年来,虽然天津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中芯国际、飞思卡尔、罗姆半导体等行业龙头企业,但整体企业数量仍较少。现有100多家相关企业中有一半集中在滨海新区,其中一半集中在高新区,其余分布在环城四区,以西青区和津南区为主。天津半导体产业整体水平仍较弱,产业链集中度较低。企业主要从事芯片设计、包装材料、电力电子设备,尚未形成产业集聚,辐射驱动能力不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