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实现科技创新的另一条重要客观途径

1.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时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主体,是科研信息供给的主要对象。大科学时代导致知识指数增长,及时获取尖端科研信息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现阶段,科技工作者的信息需求和有针对性的信息供给并没有引起各单位的足够重视。在科技工作者的信息供给中,存在信息供给总量不足、信息内容陈旧、信息供给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造性活动,尤其是对于始终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因此,对安徽省企业科技人才科研信息需求的具体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提高人才供应所需信息的针对性,加快人才多成果、取得好成果、促进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科研创新活动的信息渠道统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时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广,但分布非常不平衡。科研信息主要来自组织内的文献(包括文献、标准、专利信息等)和研发部门,分别占总数的63%和59%。一方面,表明企业科技人才非常重视文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另一方面,表明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活动信息更依赖于组织内部的文献和信息,而其他方面的科研信息获取则不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计划和政府提供的信息只占人才科研活动信息渠道的26%,刚刚超过总数的1/4,说明地方政府在提供和宣传科技信息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除文献外,35%的企业科技人才能从同行业竞争对手那里获取科研活动所需的信息。一方面,可能是在政府、协会等组织下,企业科技人才与同行的交流逐渐充分和加强。这可以从展览和调查的信息渠道统计数据中找到验证的答案(30%以上的人才从这个渠道获取科研信息)。也许是因为国内各级政府、专业协会、行业协会举办的多层次博览会、展览等公共平台,增加了企业科技人才获取科研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国社会保护专利权的环境需要加强,导致企业科技人才有机会从同行业竞争对手那里获取科研活动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因此,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科研活动的最终驱动力和评价杠杆。因此,用户提供的信息往往是以科研活动为导向的。从科研活动的信息渠道统计中可以看出,只有不到30%的企业科技人才认为自己从用户那里获得了科研活动的信息,这说明企业科技人才向市场索取信息的渠道并不是很畅通,这与知识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是一致的“创新2.0”模式相去甚远。

2.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企业和政府财政,项目经费主要来自企业和政府财政。

进入大科学时代的科研活动不仅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支持,更需要规模、数量和持续的资金支持。要取得优异的科技成果,资金支持是必要条件之一。中国在激光冷却原子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落后于他人,最终错过了诺贝尔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缺乏科研资金,缺乏必要的激光冷却原子实验设备,最终落后于世界科技研究竞争。因此,对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资金来源进行统计分析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的另一条重要客观途径。从图4可以看出,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资金主要由人才组织承担,90%以上的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资金来自企业和人才本身。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往往对该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安徽省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此外,通过调查安徽省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所有创新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甚至许多科技创新企业在其他大学或国外设立了研究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现象。同时,对于市场竞争环境,当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时,企业可能有相当多的财政支持创新活动,否则难以保证创新活动资金的持续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在市场低迷时期,科技创新投资难以保证。通过对26名企业科技人才的采访,不仅科研创新资金获取渠道狭窄,而且科研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必然对新经济常态下区域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创新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企业科技人才,政府财政资金和项目资金是创新活动的次要来源,符合中国创新国家建设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逐年增加R&D投资,特别是帮助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在资金支持方面不断增加,而且在制度和人才保障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与上述两个科研经费渠道相比,其他经费支持相当不足,特别是在当前国外风险投资在支持科研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环境下,近400个调查样本中,只有5个人得到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只占总数的1%。虽然安徽省企业科技人才技人才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但上述调查仍能得出普遍结论:多渠道拓宽科研创新活动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促进科研创新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市场风险投资进入科研创新领域是当前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