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人机工程和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机电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一般把质量、功能、成本等因素放在首位,忽视了人机交互,使产品在舒适、美观、安全、设计效率等方面缺乏[1]。因此,为了提高人机性能,在确定了实现功能所需的模块后,如何设计手持设备,使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如何设计使用户更舒适,外观更美观,这些思想在后续设计中尤为重要。

1手持设备的原始结构

测试手持设备的原主体结构为盒体,可拆卸为前盖和腔体,厚度约70mm。前盖安装有显示器、按钮等,腔体内安装有5个模块,后侧安装有1个电池和电池盖。每个模块由电缆和射频电缆连接。安装时,前盖和腔体组合成一个整体,主机周围安装防滑减震装置,设备两侧设有拉伸把手。设备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内部布局示意图如图2所示。手持设备在使用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如下:①内部空间利用率低,设备厚度大,整机臃肿;②按键布局简单,外观规则,缺乏设计感;③整体质量接近6公斤,对用户手持操作不友好。

2优化设计

2.1厚度优化

对于第一点设备厚度过大的问题,原设备厚度达到70mm,不仅外观臃肿,而且握感差。要压缩整机厚度,首先需要改变内部结构,但内部结构的改变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①不能更改其功能、设备内部模块及配件数量;②有些模块是成品,不能修改,需要预留开口;③模块上的设备类型和数量是固定的,因此模块面积不能改变;④由于按键数量多,显示内容少,由于操作舒适性和用户要求,仍保持垂直版本。具体优化如下:①修改每个模块的形状,便于压缩空间和后续形状;同时,优化每个模块的堆叠模式,相互嵌套,维护方便。优化后的内部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②根据产品人机工程学理论[2],按键、仪表盘等操作装置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渠道,设计应符合人的认知和操作规律。根据这一理论,采用德尔斐法和判断矩阵的两两比较法,重新设计了按键的布局和形状[3],使手持设备的操作更加舒适方便,降低了误操作的概率,方便了整机的后续造型设计,如图4所示。确认厚度优化方案后,细化各模块的形状和位置,模拟内部电缆连接,达到最终安装状态,最终效果如图5所示、图6所示。该优化方案不仅可以将整机厚度缩小到55mm左右,而且各模块之间的布置更加合理,设备操作更加舒适,维护更加方便。

2.2外观优化

内部模块优化完成后,重新设计设备外观,提高产品设计感和用户体验。主要优化内容如下:①根据用户要求,外观造型不宜过于浮夸,应以稳重简约为主。因此,整机采用大量弧形流线设计,LOGO字符采用镭雕银色效果,外观更加舒适。②按键板上的确定键采用绿色软胶,开关键采用红色软胶,其余按键采用灰色软胶,达到哑光效果,色彩搭配合理,使用更舒适;所有按键字符均采用镭雕透光技术,可提高透光效果,有利于夜间等光线不足的环境。③指示灯位于数字按钮上方中部,整体下沉,外侧加镜片,镜片背面丝网印刷黑色,透光透空字符镭雕刻,使指示灯效果更加明显。④主机四角防滑防撞条增加凹凸装饰线,增强手感;设备顶部、显示器和按钮采用多边凹槽下沉设计,保护各暴露设备。⑤把手两侧改为单侧可调尼龙带分离扣设计,便于携带,防止金属连接可能生锈。最终外观设计效果图如图77图~图10所示。

2.3质量优化

针对原设备质量较大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①重新设计设备前盖、腔体等主要结构件时,尽量减少壁厚,去除无强度要求的材料;在有强度要求的部位,采用加强筋、局部增厚等手段保证整体刚度,如图11所示、图12所示。②结构件采用碳纤维等密度低但能保证强度的塑料材料;如果设备产量少,开模成本高,可以考虑用镁铝合金材料铣削。通过上述优化手段,可以大大降低设备质量,保证用户长时间手持操作时不易疲劳。

3总结

针对人机工程和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测试手持设备的优化设计过程为例,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理念,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①结合判断矩阵分析方法和德尔斐方法,重新设计了原设备按钮的布局和形状,规划了原设备内部模块的布局,使整个设备的空间利用率更高,质量更轻。②根据工业设计理论,优化了原设备的形状、颜色、材质,增加了大量的弧形、线条等元素,结合各种颜色和新材料,使手持设备在保持功能和强度的基础上更具设计美感。③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考虑功能、质量、成本等因素外,还需要加强对工业设计和人机工程的关注。只有当各种因素和谐共存时,才能给用户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和充分的情感满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