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站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削峰填谷、能量转移、跟踪计划输出、稳定波动、调峰、调频、电压支撑、新储能技术户外实证、混合储能等。此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指南》(GB38755-2019)要求电源在电力系统中为系统提供必要的惯性。
2储能设备选型
根据储能形式的不同,储能技术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储能、化学储能和电化学储能。
2.1机械储能
2.1.1抽水蓄能(PHS)
抽水蓄能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它具有技术成熟、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由于选址困难,对地形地质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水源,不适合光伏电站使用。
2.1.2压缩空气储能(CAES)
CAES主要利用电网负荷低时的剩余电压缩空气,形成高压压缩空气储存在高压密封设施中,在用电高峰释放,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它具有储能时间长、使用寿命长、旋转惯性大等优点,但响应速度慢,能效低,对大型储气室和化石燃料有依赖性。CAES适用于大型储能需求场景。
2.1.3重力储能
重力储能用重力引起的位能储存能量。当电力过剩时,驱动电机将重物吊到高处,当需要电力时,再利用重物下降的力量驱动发电机发电。新型重力储能主要包括水介质型、基于结构高度差、基于山体落差和基于地下竖井的重力储能系统。重力储能具有寿命长、原理简单等优点,但选址要求高、能量密度低,容易造成并网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的阴影遮挡,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根据技术现状,不适用于并网光伏系统。
2.1.新型抽水压缩空气储能
西安交通大学提出了新型抽水压缩空气储能(PHCA),PHCA集成了抽水蓄能(PHS)以及压缩空气储能(CAES)特点。与PHS相比,PHCA不需要建造大坝;与CAES相比,PHCA采用高效水泵代替传统压缩机储能,采用高效水轮机代替传统气体透平释能,运行时趋于等温压缩和等温膨胀。储能前,压缩机或高压气瓶将水气共容腔充气至预定压力;储能时,高压水泵克服水气共容腔内外压差,向共容腔注水,使水位升高,从而在储能容器内压缩高压气体,实现抽水储能;发电时,高压气体借助水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PHCA具有使用寿命长、无需加热、旋转惯量大等优点,但储能空间的选择可能有限,能源效率和技术成熟度低。
2.2电磁储能
2.2.1超级电容器
2.2.1.1双电层电容器
正负离子分别吸附在固体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表面,导致两个固体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从而实现能量储存。它具有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的优点;但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高,应用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受PCS电压范围影响,不能深度充放电。
2.2.1.2法拉第假电容器
在电极表面活体相中的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电极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电极充电电位相关的电容。它具有高比电容、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但其可逆性和循环性能相对较差,技术成熟度较低。
2.2.1.3混合超级电容器
一极采用传统电池电极,通过电化学反应储存和转化能量,另一极是通过双层储存能量的超级电容器,具有双层电容器和电池的双重特点,但功率密度低,工业化正在推进中。
2.2.2超导磁储能(SMES)
SMES利用超导线圈直接储存电磁能,必要时将电磁能返回电网或其他负载,灵活处理电网的电压抑制和谐波,或提供瞬态大功率有功支撑的电力设施。它具有响应速度快、效率高、有功率和无功率输出控制灵活的优点,但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可靠性和经济性,未能大规模进入市场。
2.3储热储能
2.3.1显热储热
利用储热材料的热容和温度变化,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光热、电加热、工业余热等热能,必要时释放热能。
2.3.2潜热储热(相变储热)
利用储热材料相态变化的相变潜热,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光热、电热、工业余热等热能,必要时释放热能。
2.3.3热化学储热
利用热化学对(可逆反应、吸附/解吸)的吸收/放热,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光热、电加热、工业余热等热能,必要时释放热能。
2.3.4小结
储热储能可用于光热利用场景,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没有可用场景。
2.4化学储能
化学储能主要包括电力燃气电厂、动力液体系统、电力化工厂、氢能等。其中,电力燃气电厂、动力液体系统和电力化工厂不适用于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场景。氢能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制氢、储氢、输氢、用氢等过程。储能时,利用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将剩余电能转化为氢储存,通过氢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
其电转电能效率只能达到30%左右,不经济。化学储能不适用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景。
2.5电化学储能
2.5.1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主要包括普通非密封富液铅电池、阀门控制密封铅酸电池、铅碳电池等。虽然其技术已经成熟,但使用寿命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并逐渐被淘汰。
2.5.2锂离子电池
2.5.2.1磷酸铁锂
锂离子通过隔膜在正负极之间移动,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它具有技术成熟度高、效率高、充放深度高等优点,但低温性能差,电池一致性略差,安全性优于三元锂。
2.5.2.2三元锂
三元锂包括NCM和NCA系统。NCM正极材料由镍钴锰组成,NCA正极材料由镍钴铝组成,负极材料为石墨。它具有效率高、充放深度高的优点,但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略低于磷酸铁锂。
2.5.2.3钛酸锂
钛酸锂(Li4Ti5O12)是金属锂和低电位过渡金属钛的复合氧化物。正极活性物质为三元锂,负极为钛酸锂,电解液为六氟磷酸锂有机溶液。它具有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能量密度低,成本略高于磷酸锂。
2.5.2.4固态锂电池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固态锂电池技术采用锂和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作为传导物质,取代了以往锂电池的电解质,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固液混合电解质电池可大规模生产,全固态电解质电池不能大规模生产。
3结语
综上所述,储能技术的选择应在满足相关国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虑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的应用场景、技术成熟度、运行可靠性、生产规模、行业业绩和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