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加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1.制定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社会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问题。因此,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应对人均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实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从政府、企业、居民等方面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将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政策,但其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具体实施中,国家应制定分阶段目标,实施逐步推进的政策,逐步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动员各种力量积极投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加强各部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相互的政策支持、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积极参与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谈判和规则制定,努力为国内经济转型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2.建立健全循环–低碳经济政策

我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实施有了一定的发展。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各行业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中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主体不太积极参与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虽然国家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供政策支持,但没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政策,导致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循环低碳经济政策的建立也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出发。从纵向上看,国家应尽快制定自上而下的支持政策。目前,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国家制定的宏观引导政策和地方政府为相应国家号召和促进经济模式转型制定的一些中观支持政策,但实际应用中的微观政策较少,使得政策的实际指导力不强。一些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技术和思想实际上无法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一些广泛的经济生产也无法受到相应的限制,这减少了人们对循环的参与–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完成微观领域的政策支持,使整个循环–低碳经济建设可以形成一套宏观指导、中观协调、微观可操作的完整政策体系。在横向方面,首先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循环–低碳政策的相互协调能够实现区域通用性和跨区域发展,有利于循环利用–实施低碳政策的统一,促进不同地区技术和产业的对接,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组织社会非正式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

3.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执行机制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将是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因此不能仅仅依靠一些临时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来维持长期发展。随着其发展的深入,必须将一些相关政策纳入法律轨道,以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循环–低碳经济法律政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立法工作,这是法制建设的基础。在立法工作中,首先要进行循环–规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法的建立也为制定其他相关法律提供了依据和判断。在法律内容上,要特别注意从节能回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的角度制定各种更具体的法律法规。除立法外,还应建立严格的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机制,使法律得以实施,确保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

4.加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是科技进步,技术发展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支持,因为只有通过技术的进步,才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节能减排和寻找新能源替代的可能性。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国也应引导建立一套技术创新体系,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一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实验和创新活动,制定相关科技发展长期规划战略。但要注重科技转型,建立科技创新机构与企业市场的合作机制,使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为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第三,建立一定的科技共享机制,使类似技术和类似企业能够共同开发和应用生产,不仅分担技术研发成本,降低企业经济风险,而且实现科技的规模创新和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四是加强与国外相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对国内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国家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参与的社会建设。中国目前的循环–低碳经济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层面,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发挥公共媒体宣传和公众舆论监督的作用,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引导每个社会成员循环–为低碳生产模式做出贡献,也能起到督促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作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