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农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农村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村振兴战略进程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新的经济常态下,科学判断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准确识别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变化,从时代环境出发,找到适合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1.合理优化农业产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经营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农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分配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关系与产业要素的投资比例,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一是优化土地资源流转,高效利用土地。在坚持基本耕地保护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权利确认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充分整合各种土地资源,促进大规模土地管理产业化发展。二是重视人才建设,加强科技投入。高效利用农业产业资源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的优势。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于缺乏“人才”。因此,在优化农业产业资源配置时,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积极鼓励先进人才流向农村和农业。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投资优势,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前沿技术水平,完善农业设备研发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大规模经营。通过深化农业产业要素整合合作机制,引入多元化资本,努力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4]。


2.深化农业主导产业建设,推进农业经济品牌经营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进入了技术、资本、劳动力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一是深化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经营要素,把握市场需求和产业优势,为农业经济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实际发展,加强技术投资,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建设优势主导产业,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在农业经济领域,既要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又要发展非农经济产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加工技术和物流体系的应用优势,完善农产品加工机制,扩大农业经济附加值。通过发展各种农业产业形式,扎实推进绿色农业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经济特色、品牌和优质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振兴。第三,农业经济发展要根据本地区优势,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根据特色农产品分布和区域农业资源,强化品牌意识,修订质量标准,通过打造知名农业品牌,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农业经济应密切关注农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提高农业产业供应水平,诠释生态建设理念,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应用优势。一是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开辟新途径。在经济新常态下,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因此,要注重互联网、大数据、绿色生态等理念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的应用,通过培育农业数字经济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创新水平,开放农业产业资金、信息和技术投入,逐步构建新的农业经济链,为农业经济发展寻找共生互利的新途径。二是实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注重农业领域要素的整合,选择适合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经营理念,促进农业经济生态建设。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应用优势,将生态发展理念融入农业产业模式,充分发挥教育、新闻传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塑造绿色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三是丰富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供需匹配,帮助农业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在新的经济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应从单一种植业的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解决农业生产总量问题转向解决农业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在农业产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及时调整优化发展模式,确保农业产业供需平衡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转型。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都大幅增长。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农业产业仍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挑战。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应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应用农业新技术,实施农业产业品牌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源,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