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农民生产收入影响

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服务创新与绩效分析

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成立于1992年10月,初建时只有一个养殖协会。现已成立农业协会、林果协会、蔬菜协会、食用菌协会、养蜂协会、奶牛协会等7个协会和1个股份合作委员会(统一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会员户2万余人,是龙头企业带动的合作组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逐渐形成了一个“联合会-专业协会-村级科教兴农合作社-订单会员-”实行农业四级管理网络“产前-产中-产后”为核心,“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内容,涵盖“农林牧,种养加”农村合作组织。绩效往往是指一定制度安排下行为努力的结果。它不仅是以货币计算的收入,还包括个人或集团对现状(包括制度安排、行为和相互作用)满意度的所有指标。如产出增加、效率提高、公平度提高、成本或交易成本降低、激励水平提高等,可称为绩效提高[6]。本文从组织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创新的角度分析了联合会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表现。

1.元氏县农林牧联经济绩效

这里的经济表现主要是指农民参加联合会后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反映了收入的增加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间接增加了成员的收入。根据调查结果,加入联合会的农民的收入高于未加入的农民。例如,种植小麦的会员每亩平均收入增加70-80元,每100只绿壳蛋鸡的会员比100只普通蛋鸡的农民年收入增加4000-6000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平均年收入562元,经济增长率16元•4%。

2.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普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联合会凭借自身优势,通过上海联盟河北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桥梁,解决了科研与生产经常脱节的问题。一方面,联合会通过联系高校、科研机构,获得稳定可靠的技术、经济和信息来源,并通过自身的技术服务吸收最新的科技“接收器”加快相关科技成果向生产实践的传播;另一方面,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以迅速反馈给科研部门,促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种桥梁作用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联合会充分反映了生产者的意愿,让农民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生产要素等条件,接受相应的技术,承担应用技术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直接享受技术成果的收入,即其成员既是技术推广者,也是技术推广的受益者。这种激励机制使农民能够根据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自觉地利用科技,加快高效实用技术成果的推广。

3.创新服务管理机制,为农民提供全程系列服务。联合会养殖协会“公约”规定对养殖会员实行统一鸡舍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鸡供应、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等制度。“公约”还规定:养殖会员户购买雏鸡3天后,由专业协会组织技术部技术人员和村长负责清理鸡群,建立全程服务养殖管理日程,由专业协会和村合作社按日程定期上门服务,确保公鸡识别率不超过5%,全程养殖成活率80%以上,产蛋率和肉鸡出肉率。如不符合四率标准,损失由专业协会全部赔偿。同时,明确产后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肉鸡效益最低保护价格,可有效避免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农民生产收入的影响。1993年春,第一批4万只鸡成活率达到98%以上,产蛋率达到90%以上。2003年,在众多养鸡户受到市场冲击和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养殖协会1260个养殖会员户中,不仅没有一户亏损,还有508户脱贫致富,721户实现小康社会,仅靠养殖,人均年收入增长1200元。

4.促进产品深加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1997年,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投资17万元从四川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苏阳乡粉丝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该项目的启动推动了20个村的专业合作社建立淀粉加工业,并与50个村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饲料加工和面粉加工企业。联合会依托苏阳等山区10万亩红薯生产基地,形成了山区红薯生产销售体系,推动了红薯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联合会在山区养蜂协会的基础上,投资100万元建设蜂蜜保健饮料,迅速形成批量生产,推向市场。

5.实施自我服务,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之外获得经济利益。过去,大多数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的组织都是为了盈利,农民创造的价值以各种形式流入这些服务组织。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成立后,以综合经营的形式保留了产前和产后的利润,在提供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服务过程中,一般以优惠价格的形式部分返还给农民,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例如,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为会员提供的小麦原价为4•6元/公斤,同样的原种,非会员在市场上购买5元•2元/公斤。购买小麦时,市场价格为0•86元/公斤,专业协会回收会员户的小麦价格为1•04元/公斤,仅此一项,使每个会员户平均每亩增收80多元。

6.联合经营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与村级合作社实施了统一的技术、服务、加工、销售股份合作机制;与农民建立“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一体化经营合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投资,利益均匀,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和农民做好生产、质量、加工工作。专业协会负责技术服务、信息传递和市场开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不仅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充分反映了合作经营的巨大优势。2003年,当全省养鸡业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时,联合会根据市场信息迅速组织农民转移养殖重点,在短短5个月内引进30万只优质肉鸡,投资支持营运资金30万元,销售20万只肉鸡,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7.直接批量购买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直接从批发市场或厂家批量购买生产资料,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与加工商和卖家的批量稳定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销售渠道和外部交易成本。联合会还围绕成员生产中急需的服务建立了实体,从事中间产品的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果60%的养鸡成本是饲料成本,鸡饲料价格较高,联合会正在筹建鸡饲料加工厂,以优惠价格生产和供应会员饲料,可以降低养鸡成本。联合会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和提供化肥和其他生产材料,不仅比市场便宜,而且从未有过假货,让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民不必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联合会联系广东、福建、湖南等城市的买家,每年定期到元氏县购买绿壳鸡蛋,使农民生产的绿壳鸡蛋市场稳定。联合会还通过一定的章程、合同、协议,将双方的交易内容和关系固定下来,将多次联系简化为一次联系,节省了内部交易成本。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