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社会绩效
1.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开始突破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束缚,形成跨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联合会的发展不仅遍布全县除东关以外的所有村庄,还辐射到周边县(市),带动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带动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规模效益的提高。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也大力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种植、养殖、供销、贸易、工农一体化经营。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实现了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联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经营。
2.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从制度上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广是脱节的。研究工作由许多农业科研部门和高校承担,推广工作由农业部系统的农业推广部门承担。事实上,自助农业推广组织的农业推广过程是成员采用农业技术的过程。这些人既是技术的推广者,也是技术应用的直接受益者,从而增强了农民接受技术的内在动力,大大缩短了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时间和空间,加快了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自助农业推广组织成为政府推广组织与农民建立联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成立“跨世纪人才培训中心”-农函大,所有董事在生产前都要经过培训掌握专业技术。近年来,元氏县农林牧业联合会充分重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举办了174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会员近2万人,发布了1万多份科技材料,现场咨询解决2万多个技术问题,引进21个新品种,27项新技术。
3.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扩大了农民的社会交往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参与竞争的组织。它可以给他们的成员带来比以前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农民在社区之外提供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对于普通会员来说,沟通范围的扩大和沟通水平的差异使他们了解了外面美好的世界,促进了他们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对于联合会的决策者来说,除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很多人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联合会中,许多分会会长、村级合作社会长等决策者被选为村级领导干部,如村支部书记、村长、科技副村长等。时家庄村村级合作社会长也被县选为省人大代表。这些能人代表农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4.弥补了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不足,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合作经济组织面产业分化,社区合作经济组织难以满足农民的各种专业需求。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的出现,打破了县政府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领域独家垄断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原有的服务组织受到专业协会的严峻挑战。只有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才能加强其在竞争中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组织加强了与农民的合作,并开始重视农民的利益。2003年,元氏县化肥农药市场价格远高于往年。联合会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并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提供给农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元氏县农药市场价格也相应降低,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起到了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