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金融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1)正确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技术类型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应选择以下适合我国农业的技术类型:

(1)农业生物技术。根据农业诱导技术变革理论,农业技术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我国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因此我国农业技术类型的合理选择应该是生物技术。随着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扩大,良种、种植、养殖等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民需求最高的。

(2)改善民生的农业技术。坚持当前与长期相结合,重点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最紧迫的科技问题。加强“从田间到餐桌”技术的整合应用,确保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低成本医疗器械、药品、饮用水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确保农民健康;加强农村住宅、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和回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太阳能、小水电、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城市发展技术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应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条件;加强农村科技普及,积极推进农村科技,引导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3)农产品高产高效技术。主要包括良种育种技术,推广高产高效农产品新品种的应用。比如可以增产25%~30%、新型杂交水稻抗多种病虫害品种;亩产6000~高产矮秸小麦700公斤;亩产8500公斤;~杂交950公斤,超高杂交玉米品种亩产1100公斤;可增产15%~20%以上的棉铃虫和黄矮病棉花品种等。

(4)产后技术。认真重视农产品的保存、储存、流通和深加工,扩大产业链,真正形成生产、销售、贸易、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体系。

(2)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推广应用

(1)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的重要性。要保证我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措施,把培育良种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以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为首要任务,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飞跃。

(2)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加强政策支持。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强政策支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资,加强市场监管,快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建设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基础、“育种促进一体化”、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高了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水平。二是把握关键环节。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地位。三是坚持产学研结合。四是坚持扶优扶强。三是突出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农作物种业基础公益研究,二是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三是建立商业育种体系,四是促进种子企业并购,五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六是完善种子储备控制体系,七是严格品种审批保护机制,八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九是加强农作物种业国际合作交流。

(三)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1)促进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的长期机制。建立政策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城乡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长期机制,引导城市科技要素和资源向农业和农村转移,将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加强对基层科技进步的指导和评价,有效增强农村基层科技的发展活力,促进科技富强县。

(2)增加农业科技投资,为支持农业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基础、前沿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确保政府投资,努力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机制的作用,开辟各种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投资在国内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根据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农业科技投资结构,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科技要素推动金融要素向现代农业集聚,以金融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有效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创新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促进产业、大学、科研、农业科教结合,继续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公益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和农村一线创新创业,加强当地科技人才培养,形成农业和农村技术人才队伍,总量充足、可用、保留、结构合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