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构思
1.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农业技术创新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因为:第一,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农业生产单位规模相对较小,一般以农民为生产单位。其次,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三是农业技术创新既受经济规律的控制,也受生物规律的控制;农业技术创新的运行受自然力的影响较大;农业技术创新的周期和时间较长,一般需要8110年,时间顺序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农业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特点也体现在:一是创新技术效应的非排他性。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是生物技术、耕作制度等领域的进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同的农民可以使用。第二,农业技术创新的潜在需求相对较大,但实际有效需求明显不足。无数分散的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有强烈的需求,但单个农民不可能支付昂贵的开发费用来购买创新的农业技术。第三,农业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农业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特点决定了市场机制不能有效保证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
2.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2.1农业技术研发主体:建立由市、县(区)农业科研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技术企业)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研发体系。根据农业技术公共产品的特点,将政府农业科研机构确定为现阶段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同于其他工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从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上保证其主体地位。目前,我市应首先整合市农业科研机构的力量,成立杭州农业科学院,实现人、材料、材料等技术资源的共享,形成合力,重点解决城市农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资源和前瞻性技术问题。同时,整合县(区)农业科研机构,与市科研机构建立纵向联合,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支持民营技术机构,一是帮助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指导,在农业相关种子苗木、农业材料、农产品加工等技术领域开展研发,以物化技术的形式成为农业效益的重要技术力量。二是加强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产业协会)的技术力量,开展与产业相关的全过程技术引进和研发,在加强和扩大产业中发挥独特的技术支持作用。
2.2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建立高效合作的技术推广体系,促进成果的普及,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首先,完善现有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丰富一线力量,调整布局,更新知识,改善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拓宽网络推广功能,加强其在上海科研机构、下海家庭、水平农业企业、工业协会等方面的功能,在技术推广中发挥主要渠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物化技术普及中的作用,工业协会在工业技术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我国国情出发,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和工业协会十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十大农民工业化形式是现阶段农业技术普及的重要形式。
2.3农业技术管理主体:建立功能、简化、高效的技术管理体系是整个创新体系高效运行的保证。根据现阶段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市、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财政、科技、人事等部门合作的农业技术管理体系。农业管理部门主要行使以下管理职能:一是人才队伍管理,制定队伍建设目标结构,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实施农业人才培训项目。二是创新主体的管理,确保主体之间的协调。三是项目管理,将农业科研、推广、基地建设等项目从现有渠道切割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财政、科技、人事等部门是重要的管理主体之一,在科技资金、科技政策、人才培训、奖励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3.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和政策选择
建立政府启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技术供需双向互动、农业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以政府为主体,实施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3.1政府启动。从农业技术创新属于公共产品的特点出发,我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城市农业的艰难转型期。政府必须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增加投资,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和投资者。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分流的前提下,保留承担公益技术研究和普及的创新主体,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实施市、县(区)地方财政供给,确保其财政体制和创新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通过政策、税收、信贷、项目投资等形式支持民营研发推广主体建设,逐步培养创新能力。二,大力组织重大技术研究,支持公益性农业技术活动,政府组织重大研究,大力组织种子苗、高产高效种植、无污染技术、优势产业相关技术研究推广,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条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
3.2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在技术资源配置和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创新主体,特别是民营创新主体,开展非公益技术自主创新、自主经营,通过技术交易实现创新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政府以“后收购”的形式补偿公益部分。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机制。合理界定知识产权,使知识资本化,既能调动政府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有效保护民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益。三是吸引市场竞争机制,配置技术资源,特别是项目资金。在项目分块管理的前提下,政府组织的项目和政府与社会共同组织的项目将全面实施公开招标,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行政人员分配项目资金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资源的作用。
3.3实施需求驱动战略,刺激农业技术创新。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组织水平,降低农业技术应用成本,建立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实施高质量、高价格,提高生产者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促进技术需求总量的提高。二是提高区域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农业国际国内竞争力,实施政府技术需求驱动战略,如制定技术发展目标、指导、增加投资、建设大型示范园区、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行动,实现政府技术驱动的目标。
4.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选择从城市农业的功能和杭州城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杭州农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以效益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保障,以优势产业为重点,最近计划重点组织以下主要技术创新行动。(l)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的种子苗技术创新行动;(2)优化品种、提高效率的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创新行动;(3)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保鲜、储存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增值技术创新行动;(4)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行动;(5)以动植物安全为目标,以重大疾病(植物疾病)监测、预防和预防为重点的动植物保护技术创新行动;(6)以生产安全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安全标准化技术创新行动;(7)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技术创新行动;(8)以农业观光教育、农业区划、城市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技术创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