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1、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发展更注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国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广泛农业发展模式,标志着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体系的转变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阶段,农业暴露出各种弊端,包括:农业生产初期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安全威胁人民健康;过度施肥导致土壤结块,地下有机质减少,土地单位产量越来越低,长期形成恶性循环。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严重浪费了自然资源。在这方面,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缺点,包括环境污染、技术落后和生产能力低。


1.环境污染


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知识教育,只掌握有限的农业知识,部分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政策没有及时有效地实施,绝大多数农业发展仍采用传统粗糙的生产模式,不注重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率,低碳经济、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直到工业发展深化,工业污染从城市扩散到农村,面对农产品重金属超标,使绿色食品不再绿色环保,部分农村人才初步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2.科技落后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民生活质量仍然不高,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知识文化综合素质不高。新农业的技术被抹黑了,其中大部分仍处于传统的农业模式中。因此,现行有效的农业技术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实施,农业机械利用率不高,导致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滞留阶段,农业生产率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水平。


3.产能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支持产业发展,因此我国农业投资相对较低,农村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落后阶段,导致土地单位生产能力较低。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农业水利枢纽或设施建于20世纪中期,功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损坏严重,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我国工业化发展已进入中期阶段,人均GDP达到8000多元,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几乎与中等发达国家持平。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在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中的份额降至37%以下。虽然农产品生产需求减少,但农产品质量需求也相应增加。城市人口比例激增,从原来的18%增加到现在的40%以上,非农业就业人口从30%增加到50%以上。为了满足日益激增的非农业人口的适度消费需求,应对耕地减少,必须相应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率和产能,做好农产品质量工作。根据全球化进展和我国自身发展需要,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具备了前提和基本条件,为实现低碳农业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和动力。


三、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同样的低碳生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全面实施低碳农业经济模式,仅限于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


1.发展循环经济


面对低效率,我国人地矛盾日益激化,、传统的高污染农业生产模式,要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更多人的食品需求,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基于减少、资源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全面深化节能减排、节水和能源保护的个人价值观,综合利用有限资源,完善资源回收回收机制,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实现低投资、低消费、低排放、高效节约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建设“农业资源”→农产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协调、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源短缺和土壤退化的农业问题。


2.开展生态农业


结合生态经济原则,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在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结合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使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生态农业可以科学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中共中央在2005年提出的第11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实施自然生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有效加强水、土地、森林等资源的生态保护。不难看出,生态农业的发展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民拓展新的就业选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四、结语


在当今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必须坚持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鼓励和逐步实施低碳农业,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存。大力发展友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改善农村环境,显著增加农业收入,全面推进城乡总体规划,全面改善国民经济。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