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南疆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与南疆经济发展和现实教育教学的需要相比,办学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实习培训设施不足
虽然近年来中央、援疆省市和地方政府部门继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与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相比,新疆南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仍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场所、学生公寓、教师周转室仍然非常紧张,特别是缺乏学生培训仪器和设施,给学校教学带来困难。由于南疆地区职业学校教学条件不足、住宿条件不足、师资条件不足,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被安排分散实习培训,难以监督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和田地区,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2.7万人。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平均面积1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需要达到35万平方米,但目前学校建筑面积仅为29万平方米,差距较大[2]。在喀什,“十三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校舍面积33.86万平方米。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需要6.77亿元,购置教学附属设施和设备需要5.551亿元。目前,受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因素影响,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财政自给能力差,不足10%,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3]。这就要求中央、新疆和全国援疆省市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共同处理南疆中等职业教育问题。
(2)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教育教学难度大
南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于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新疆中等职业学校班、北疆普通高中和当地普通高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从中学毕业。这些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不强,理科基础差,汉语水平低。特别是在全教育的推动下,有的学生甚至听不懂汉语,写不出自己的汉语名字。他们厌倦了学习,不想学习,不想学习,这给巩固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和控制学生流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南疆中等职业学校还招收了部分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的学历和文化基础较弱,甚至没有高中学习能力和基础,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专业建设不规范,重理论轻实践
新疆南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不合理。学校之间存在专业数量大、专业相似、重复建设等问题,难以形成重点学科和优秀专业,脱离当地产业和市场需求。在课程中,课程不合理,学校基础课程较多,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较少;基础课程中汉语、德育课程、数学课程甚至撤销,部分学校英语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历史课程没有教学安排;专业课程理论轻实践,专业技能课程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重课堂教学,轻实践,大部分课程教材缺乏,学生没有像样的教材,教学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企业实际生产。在课时安排上,学校学习时间缩短,学校学习集中在1~2学年,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与教育部颁布的2.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0.5年校外实习标准不一致。
(四)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
目前,新疆南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着缺乏人才的严峻形势,特别是专业教师、双语教师、双师教师数量不足,面临着巨大的教育教学挑战。由于部分教师从普通初中、高中转岗,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十分欠缺,专业课知识掌握较少。虽然一些学校聘请了兼职社会教师,但兼职教师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和政策保障,难以稳定教学和长期发展,容易辞职和跳槽。中等职业学校很难从社会上聘请到高技能专业人才和能工匠。和田地区应配备1600多名中职教师,但目前中职教师只有500多名,缺编近1200名[4]。在喀什,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超过4.8万人,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只有1976人,师生比例约为24人∶1、远大于新疆14.5∶1.标准,教师编制缺口1300多个;“十三五”期间,预计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达到6.6万余人。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相比,师生比200人多∶1、需要配备3300名专职教师,而目前教师2013人,需要补教师1287人。
(5)就业水平低,吸引力弱
职业教育作为南疆教学的薄弱环节,起点低、基础差、办学水平低,导致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低、就业水平低,部分学生未能直接就业。一是就业率低。2014年喀什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79.81%,低于2014年96.68%。%[5]。近三年来,和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万余人,实现就业7300余人,就业率73%,与国家水平差距较大[6]。二是就业水平低。南疆地区属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劳动力多,产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公司少,规模小,分散,小工厂小作坊数量多,社会就业门槛低,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能在社会中低层就业,甚至与城市农村农民工就业水平没有差别,降低了职业教育对当地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