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学校的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学校,学生接受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培养渠道多种多样,从音乐课开始――音乐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在社会艺术实践等多方面、多形式的音乐活动中,学生有着广泛的参与。其中,合唱、器乐合奏、集体音乐知识竞赛等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成功实现了个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高尚、纯洁、舍己为群的思想。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除了完成基本任务外,活动课更多的是给学生活动的主动权。例如,在中学音乐教科书中,音乐欣赏课《春天来了》可以从欣赏音乐开始,感受和分析音乐每一段的情感特征,然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说话、表演、绘画和打击乐器伴奏来表达音乐。这些活动集中在文学和艺术的内容上,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但也可以增强环境意识。因此,活动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学生的音乐个性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喜欢音乐,懂音乐,欣赏音乐,表达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可动摇的原则。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音乐个性。感知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获得美好或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和美育过程,无疑对提高中学生人格具有更现实的意义。艺术的魅力在于他对完美的追求,仅限于逻辑的局限性,这里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阐明这种现实意义。然而,当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歌的庄严和自豪感、命运的思考和斗争、肖邦的激情和诗意、舒伯特的宁静和含蓄等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一个丰富而健康的个性正在形成。
总之,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中学生是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活力的年龄段。要正视中学生丰富脆弱的情绪,正确运用音乐艺术的情感特征,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道路,让他们的个性在健康的情绪中自由发展。此外,我们需要改革评价方法和手段,建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机制和评价机制,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