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多媒体,扬长避短
语文科目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不能过多滥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在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时,由于这些学科抽象性强,科学理论高度深,为了方便学生的形象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讲座中使用更多的多媒体课件,效果会很好。“汉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征。从这个角度看,语文应该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科学。它不仅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图片、单词等知识,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复杂教学目标仅仅依靠一些花哨的课件就能实现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维、创造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形成,让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阅读、积累和思考。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只是暂时的辅助。有人说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我觉得有点夸张。例如,有些人说,在“写小动物”的作文教学中,播放“小动物”视频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认为这有点牵强。无论视频有多现实,它都能取代学生在生活中的现场观察和个人感受吗?视频只是一幅短暂而有限的画面,能代替长时间、不同时期的仔细观察、比较和描述吗?而且,随着上课看电视的方便,学生还能养成注意周围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吗?另一个例子是想象力的培养,一幅“桂林景观世界”的壮丽画面,学生只关心“欣赏”美丽的画面,眼睛、情感和想象力被框定在这幅机械绘画中,如何从美丽的文学语言创造,想象,然后感受“桂林景观”“船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魅力?这些精美的画面是培养了想象力,还是抹去了想象力?
归根结底,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言,语言学习的规律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去语言中学语言。古人云:“读百遍书,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声音,姿势和表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听老师的大声朗读,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学生自己的“阅读”在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优势正是多媒体所没有的。许多教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和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它们。虽然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刺激,但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片面强调图像、声音等形式,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舍本逐末的举动。因此,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课程如何改革,语文学习都必须牢牢把握语言学习的规律,仍然要注重多读、多写、多积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语文课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让过多的课件占用大量宝贵的语言学习时间。
简而言之,在汉语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而不是使用。谁能否认,许多曾经写过一本书和一支粉笔的老师也创造了无数精彩的汉语课堂,培养了许多高汉语水平的学生。只有牢牢把握汉语学科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适当及时地使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汉语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其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请记住: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主导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