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弊端


自主学习不仅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然而,目前我国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自主、合作、探索”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教师放弃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过于注重学生的自主发挥,使课堂教学嘈杂、混乱、无序,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违背了学习汉语的本质和初衷。


2、不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我们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但仍有一些教师由于新课程和教材研究不够深入,思维只关注学生的发展,严重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培训,这是新课程标准不允许的。


3、缺乏激励措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汉语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信心。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励措施并不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单一,重复评价更多,失去了评价的原始效果;评价语言太虚假,不真诚,失去了评价本身的激励,不能及时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改进建议


1、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地位,不是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角色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我们不教学生能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不能自学的知识,要给予指导和学习;对于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知识,要运用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知识进入学生的心中。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在预览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精心创造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独立参与;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学习;四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提高独立学习效率;五是品味语言,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六是欣赏和鼓励学生建立独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从无知期到初中成熟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能力的最佳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创造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观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其个性化发展;二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知识少,词汇量有限,无法完全掌握语言的逻辑性,需要我们的老师给予引导,通过模仿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三是通过语文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完善评价激励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事实组织自己的评价语言,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什么都不说。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的进步,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的不足,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中吸取教训。具体来说,完善激励措施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在朗读教学、课堂问答、学生提问中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探索性思维,开阔视野,实现激励目标;二是通过语言激励法、转移激励法、暗示激励法等情感激励措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语文教学效果,发掘学生自身优势,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此外,为了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妥协、不屈不挠的毅力,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激励,即通过战略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