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小学化”现象原因分析
1. 教师素质基础,学历不达标,不了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首先,教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是高中以下学历,根本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二是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学历不合格的民办幼儿教师职前未通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即使是少数学历合格的教师,大多也属于参加成人教育或短期培训取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2. 家长“上学就是学知识”的错误教育观念是“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走访中得知,有家长坦言:“我们知道孩子爱玩,在幼儿园和同龄人玩沙玩水玩游戏很开心。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上小学比上大学更难。因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只能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识字、写作、拼音算数、英语等等。如果我们花钱的孩子学不到东西,我们会考虑转学。“无论是在中产阶级还是在大班,父母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总是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必须仔细阅读和写作,努力学习……”下午放学后,父母习惯问“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你会写哪些生字?“你会计算吗?”等等。可见,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保留学生是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之道,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也表明,私立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支持。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关注父母的需求,不敢与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作斗争,所以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这种困境。
3. 社会评价机制的错误导向也是“小学化”的原因
(1)人们对孩子的评价主要是“知识”的数量。通过走访发现,如果一个孩子能计算出20以内的公式或背诵古诗,成年人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真聪明”和“真棒”,孩子的父母自然会满脸自足。
(2)小学入学考试以小学读写算知识为考核内容。纵观历年小学入学考试试卷,基本从“智慧”的角度进行考核,如拼音与生词联线、填写生词声母、给生词组词、20以内加减法、找规律,甚至还有鸡兔同笼的抽象题目。可见,小学入学考试也是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一些“小学化”幼儿园,如果幼儿小学入学考试考得好,入学率高,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应的学生也会增加。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小学入学考试问题屡禁不止,最终导致幼儿无法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整改,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坚持附近免费入学制度,杜绝任何单位或组织小学招生培训、面试选拔考试,真正取消学前教育“小学”现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学入学考试变脸后依然存在。
4. 有必要加强相关执法和监管部门的工作
民办幼儿教育普遍出现“小学化”现象,其实质也是民办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民办幼儿@妥协孩子家长的需求和技能取向的结果。为了迎合社会对民办幼儿园的不规范评价,以及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比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成龙,希望女人成为凤凰”,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生存,不得不借鉴小学的一些做法。他们不注重过程,只看结果。他们打着各种兴趣班、双语班或特色班的旗号,把正确的办学理念搁置在一边,违背了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当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摇头背诵诗歌,努力做算术时,监管部门去了哪里?是谁让“小学化”教育继续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监督惩罚,提高监督能力,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逐渐消失的有力保障。
私立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这种不利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危害上,还容易造成身心发育的失衡;它还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侵犯了儿童原本幸福简单的生活。解决小学化倾向的对策,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需要各部门共同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制建设,推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在规范化轨道上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