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它根据人脑的思维方式不断发散和扩展,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从一个点引出无数个分支。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来指导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思维导图有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结构活泼,色彩丰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穿插了大量的音频、视频和图片,使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小学生自制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运用思维导图上课,以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形式生动的课程结构图呈现课文内容,可以充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前:在课前预览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阅读,形成单词、单词和句子的预览思维导图,或以课文为主题的阅读思维导图。它还可以为学生制作新单元或新课程的结构性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新知识。
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更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以黑板书写的形式分析课文或写作前的想法。课堂小组探索和学习的方式是思维导图模式的最佳组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相互思考的火花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学习,用共同绘制的思维图代替教师的灌输,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和合作中认识到。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激发围绕主题产生的各种联想、感受、灵感和创造力,以思维导图分支链的形式无限发散,然后通过思维全景呈现,做出与主题相关的选择,避免毫无意义的发散。
课后:在课后作业中,学生可以完成课文、单元、单词、修辞等整体复习导图和单项复习导图,让学生总结、总结和识别知识。在其他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旅行计划、周末学习安排、假期生活计划、班会演讲、竞选演讲等。
总之,教鱼总比教鱼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科学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学生终身独立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为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