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小学科学课独立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1]。其主要内容是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小学身心健康的发展。将自主探究教学引入小学科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探究性学习对小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课程自主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自主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进行问题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操作、数据收集和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将自主探究教学引入小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科学课独立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上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过去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从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概念仍存在误解,不能发挥真正的意义。同时,在实践中,教师教学生操作的步骤,学生只是一步一步地操作,而不是独立探究。其次,由于教师没有适当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无法发挥作用。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自由流动,学生的交流与教学内容无关,最终使探究性教学形式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探究性教学的概念,真正理解探究性教学的作用。


三、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教学对策


(1)创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进行探究性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教学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一定要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操作,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地位,让学生独立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明白只有提出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在实验中适当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的不足,通过纠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探究性教学的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既不越位也不放纵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适当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而不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操作。同时,教师也要发挥组织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分干涉学生的表现,也不应该过于放纵,这样学生才能在一定的空间内发挥创造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3]。但在教学中,教师过于放任学生,没有适当的指导学生,导致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探索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几组。在小组活动中,每组选择组长、记录员、操作员等,也可以轮换每个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其中之一,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只有让学生朝着目标学习,才能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适当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合作发挥重要意义。


总之,自主探究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整个教学质量[4]。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自主探究学习的误解、教师让学生学习等,导致探究性学习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创造问题情境,妥善处理学生的问题,适当引导学生,既不越位也不放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主探究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