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培养。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逐步引导学生在校园教学背景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笔者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了调查,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值得反思。
一、开放教材,活用教材
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很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将思想道德教育从人们的生活中分离出来,并将其视为一种孤立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应对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应该回归生活,教学与现实生活有关,以便及时将社会信息和技术带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材不仅是向学生传达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话题。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习教科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思想活动和沟通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勇气突破教材,摆脱教材的束缚,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入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是改变教学形式,加强教学实践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如果缺乏实践,就不能被视为完整的德育。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应打破教学场所的限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调查中调查参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真正走向社会生活。如果你想参加一门好的思想道德课程,教师应该有计划地设计,为学生安排各种不同的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确道德意志在社会发展中在道德理解实践中的重要性。
三、总结
思想道德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课程。本课程主要为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承担着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