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现状
(一)小学义务教育来源狭窄
小学义务教育的资金主要是指各主体对教育的投资总额,资金来源狭窄的问题在我国较为普遍。通过以上计算小学义务教育的成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的财政需求相对较大。然而,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和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国外相比,教育的来源更窄,使得一些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难以得到保障。[2]
(2)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
据统计,仅在武汉地区,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相对狭窄,导致教育资金差距较大,尤其是小学义务教育资金,差距较大,涉及范围较广。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义务教育总体资金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远未达到预期标准,即虽然绝对数量保持增长趋势,但相对数量处于不利状态,最五年投资增长较大,平均增长率高达29%。然而,小学义务教育资金占我国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下降。
(3)义务教育资金来源在财政拨款中的比例较低
就财政拨款而言,义务教育的主要拨款来自财政、行政、转移和其他业务收入拨款。根据武汉市近五年的财政拨款情况,义务教育特别是小学义务教育资金来源比例较低,行政收入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收入比例有所上升。就全国而言,教育财政投入并不乐观。中国的教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并没有完全将其转化为财政管理的政策倾斜。义务教育特别是小学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后,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无关,导致政府对其他保障国计民生的财政投入较大,但对教育重视不够,导致财政拨款中义务教育资金来源比例较低,难以支撑其实际发展。
(四)城乡资金来源分配不平衡
我国小学义务教育城乡资金来源存在较大不平衡,农村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资金不足问题较为明显,但总体教育资金差距开始缩小,就武汉而言,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资金差距从5000万元缩小到1000万元,差距数量下降是好消息,但教育差距的存在反映了财政投资的不科学性。近五年来,城市小学义务教育差距开始出现负值,这意味着城市财政投资基本能够满足要求,能够涵盖上述最低标准成本。与武汉类似,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地区的财政拨款基本上可以弥补义务教育的需要,但农村地区仍存在差距,城乡资金来源分配非常不平衡,这也导致了城乡小学义务教育成本差距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