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语文教材的安排特点注重专题组织单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版也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使我们的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能否在主题单元下整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尝试阅读更多的文章,实现“小世界、大课堂”的愿望?
一、提炼主题,整合资源
“整体阅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什么样的文章放在一起?选择什么样的文章形成“整体”?这考验了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和阅读教育理念。人民教育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卷安排了八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贴近儿童生活。经过仔细研究,文章之间还有“促进儿童生活成长的价值核心词,即小主题”。这有助于教师研究文本的内在联系,提炼主题,整合资源。
例如,当孩子们欣赏池中的荷花时,他们读着想象着“白荷花在这些大盘子之间冒出来……”当他们陶醉其中时,老师过渡到“我们村也有一个清泉――珍珠泉,你想看看吗?”然后走进阅读课文《珍珠泉》,欣赏“水是那么绿,那么清澈……”,这样两篇课文自然融合在一起,孩子们在阅读中发现了两篇课文的描述方法:静态和动态的结合。
二、增加容量,丰富阅读
在课堂教学时间,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多篇文章,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意义。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加强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主动阅读,专注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
1.神话引导,以“说”促“读”
神话对中年学生很有吸引力,所以从神话开始,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独立阅读。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由老师讲。每天早上阅读的前五分钟讲一个成语故事,包括神话的来源和表达的意义。第二步是安排10名学生成立一个神话故事小组,轮流告诉你,具体内容由十名学生自己决定。第三步是阅读古希腊神话,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为线索,串起故事。
2.爱为线,串起一个故事
在单位主题“爱的教育”下,我们整合了文本“宝贵的沉默”、“他是我的朋友”、“母亲的账单”,孩子们同时感受到“爱和真爱”,让孩子们进入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整本书中“爱的真正意义”。
我们的孩子仍处于阅读能力的发展中,需要接受大量的信息。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在整体阅读中进行理性的选择、分析和理解,相信会给师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让我们的语文课达到“课堂只是一个小世界,天地是一个大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