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结合教材,利用课堂资源整合当地文化

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多地隐藏在其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中。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一种教育必须需要相应文化特色的全面滋养和当地文化的精心呵护,这是全方位滋养一个人精神生活、发展生活中各种细微情感的沃土。”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提高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当地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结合教材,利用课堂资源整合当地文化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中涉及的活动案例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的语文学习和应用,如教材中的“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语文与生活”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些内容,渗透当地文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然感受到身边的生活文化,使语文教学更加人文化、语文化。


例如,可以定期召开故事会议,让学生收集尤溪镇传播的故事,让学生整理故事,然后讲故事,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熟悉和亲近周围的当地文化,从而实现继承和发展当地文化的使命。


2、立足课堂,渗透地方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往往与生活环境分离,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改变课程知识结构,缩短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因地制宜地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注重地方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地方文化。


例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笔者认为,从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熟悉和亲切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学生想说话、愿意说话的好切入点。在“口头交流:我当导游”的教学设计中,作者设计了“家乡评论员”的主题,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家乡风味特产、地理环境、当地习俗、节日习俗介绍家乡独特的当地习俗,因为这些是学生听到的,个人感觉,可以很快,很好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中,收集整理这些内容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交流中,也可以让学生更愿意说话。但是,如果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感到困难,可以先引导学生写一段或一篇评论,然后让学生先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家乡地方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