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拓展和延伸,将地方文化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应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学生最熟悉的地方文化是学生开始了解社会、实践和深入思考的绝佳载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有更广阔的世界去体验、实践、探索和创造,而地方文化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来源。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如尤溪风景秀丽,风景秀丽;五大动植物保护区让人流连忘返;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都充满了山乡之美和趣味性。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合理组织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和书籍,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或者组织学生在节日期间做一些美味的食物,比如粽子,然后写下制作过程展示;或者组织学生感受自然风光;或者让学生在节假日拜访老人、调查访问,或者去当地一些特色企业调查研究,然后写调查报告等。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丰富写作材料,融合写作中的地方文化
民间地方文化一直是书面语言恢复活力的源泉。可以说,地方文化是文化的精神故乡。在地方文化中,学生最熟悉、最亲切,尤其是丰富的地方素材,是小学生生活写作的绝佳平台。在地方文化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在自然风光、家庭、社会、学校生活中积累素材,走进地方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其次,要带领学生体验地方生活,尽可能拓展生活空间,让学生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感性体验,让学生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凡中寻找新奇,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觉可发,让文章更加灵活。
总之,语文学习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有效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