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信心的表现及原因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信心的表现及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各种思想涌入中国社会,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对红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大学生文化信仰的混乱和文化信心的丧失。


(1)缺乏文化认知


从文化习得的角度来看,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兴起占据了红色文化的生存空间,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关注、认识和理解。


1.西方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生活环境早已远离革命时代。当代中国大学生习惯了“海飞丝”、习惯吃“麦当劳”、习惯了“新概念”、习惯了“好莱坞”,西方文化、语言、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调查显示,美国电影占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的70%,中国大陆港台电影的不到20%。90后大学生是朝气蓬勃、衣食无忧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与艰苦、稀缺、动荡的革命时代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产生自然的情感共鸣。金钱至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文化的引入,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据某高校统计,参与调查的“43%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66%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太远,无法理解”[2],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理解和认知。


2.一些大学生深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桌面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二维文化等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是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演变最敏感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竞争的重要对象。


3.信息爆炸和娱乐文化的普及解构了传统的价值。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多年来发布的数据,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娱乐功能超过任何其他功能。网络娱乐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避风港,导致他们逃避现实世界,忽视主流文化。此外,在当今的红色文化传播中,也有一些错误的方式。“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推广的噱头,以娱乐心态讲述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除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导致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撕鬼子”、“石头砸飞机”等不切实际的情节极大地误导了大学生。(2)内化动力不足。


社会和教育的功利主义共同导致了现实主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导致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可不足。


1.教育的功利主义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在义务教育阶段,高考的指挥棒使政治、历史等副学科不受重视,文理学科减少了科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革命理论和历史,严重稀释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在大学阶段,由于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就业率低,愿意从事相关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学习实用技能的意愿远远大于学习历史理论的意愿。


2.社会标准的功利主义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缺乏信仰、精神空虚、价值错位和道德衰退的泥潭。物质利益已成为许多人的首要追求,一些人以过时的红色文化来否认红色文化的价值。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怀疑和动摇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规范。


(3)实践意愿不强


由于对文化自信的理解过于单一,在过去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着重视教师灌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知识记忆、忽视行为形成的普遍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意愿不强,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经验。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与时俱进。教育者照本宣科缺乏感情,学生勉强学习,疲于应付。一些教育工作者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说教,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大的责任感,不允许学生讨论创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主要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往往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远离红色文化。课外实践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只注重形式和内涵,抽空红色文化的精神核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巩固和加强大学生在具体文化实践中的文化信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