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高校生理财现状

一、介绍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发展前景良好。在“全民理财”和“基层理财”的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也加入了个人投资理财的大军。然而,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滞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许多大学生陷入了非法校园贷款的陷阱。大学是大学生金融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金融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金融能力,是新金融时代的重要课题。


1982年,“理财教育”由安德森森教育(Anderson)首次科学系统地提出,金融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学会设定金融目标,了解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细的金融计划,应用和调整金融计划,评估金融目标和金融过程的一系列环节[1]。之后,罗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1999年出版的《富爸爸穷爸爸》提出了金融业务的概念,为深化金融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金融业务已成为继智商和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金融业务是活动的结果和限制[2]。


我国对大学生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中陈希(2008)对南昌、黄伟明、周元源(2010)对广东、耿黎晓(2012)对安徽、陈宇(2013)对兰州、匡月(2013)对南京、刘玉辰(2015)对上海、劳晓燕(2015)对广西、陈倩文(2015)对武汉、程立伟(2016)对泉州大学生的财务意识、财务能力、财务行为等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不同地区大学生财务管理现状存在区域差异,但总体研究结果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财务意识薄弱、财务认知误解;财务管理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小;财务管理渠道单一,财务管理环境有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高校生理财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财务管理现状,本文以无锡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在线问卷和线下访谈收集数据。所有样本均为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1000份,有效问卷946份,有效问卷94.6%。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财务管理现状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资金,处于“无财可理”的状态;二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校园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然而,面对金融产品,他们缺乏辨别能力、金融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三,接受金融专业教育的经济管理大学生大多处于理论状态,缺乏金融实践。


(一)“无财可理”:缺乏资金


从资金来源来看,76.56%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86.29%的大学生资金来自父母,56.69%的家长每月定期支付。可见,大学生每月可用资金较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剩下的13.71%的大学生资金来自各种奖项、助学金和校内外兼职收入。调查发现,学生兼职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兼职外,还增加了直播、微信业务等新的兼职形式,学生兼职比例高达80%。突出显示了大学生对资金的旺盛需求。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不同,54.8%的大学生会进行预算,63%的大学生会进行记账,但仍有高达58.03%的学生没有余额。向朋友借钱的比例是39.13%,43.12%的大学生会使用京东白条、蚂蚁华北等透支工具。观察86.92%的大学生消费结构是生活费,女生在衣服、鞋帽、化妆品、男生请客吃饭、抽烟等方面的消费比例较高。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可支配资金较少,资金来源单一,除基本生活费外,其他消费强劲多样化。大学生兼职比例高,兼职形式多样,微信业务、直播等新兼职。同时,随机消费、先进消费、过度消费现象并不常见,大多数大学生将进行基本预算、会计,使用透支金融工具,具有一定的财务意识。


(二)“无从下手”:缺乏专业知识和心理准备


有些学生对金钱和财务管理有误解。19.51%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是富人的专利,少钱不是财务管理。13.90%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只是买基金和股票,甚至6.73%的大学生可以让人一夜暴富。


在对财务困难的调查中,60.7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财务知识。在深入的采访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财务管理的困难在于“他们不了解金融工具,不知道哪些金融产品和渠道,不知道如何财务管理,害怕风险,觉得无法开始”。大学生缺乏财务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法开始的状态。


非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接受选修课和讲座的人数很少,接受课程教育的人数不到2.9%,讲座等形式的人数只有4%。大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报纸、网络渠道的微博、微信、理财节目占42.72%。由此可见,非经济管理大学生接受的校园理财教育严重不足。


69.5%的大学生选择将余额资金放入余额宝、微信钱包等货币基金中,25.56%的大学生选择不处理余额资金,直接以现金形式加入下个月的生活费。在风险态度上,由于大学生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59.73%的大学生是保守型的,追求收入稳定和低风险。36.29%的大学生是稳定型的,只有3.98%是激进型的。可见,由于移动支付和线下支付的便利性,与现金相比,余额宝等盈利能力和流动性较好的货币基金成为学生的主要选择,与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一致。可见,这些学生有资金保值增值的意识。调查还发现,71.6%的大学生家长没有理财行为,家长的理财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行为。这些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


(3)“眼高手低”:缺乏财务实践


根据财务实践调查结果,80%的非经济管理学生不知道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也不认为自己参与了财务实践。接受金融专业教育的经济管理学生高达 62%没有理财实践经验,处于理论状态。有理财经验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实践主要集中在少量资金买卖股票、投资纪念币、购买短期国债、基金固定投资、收集各种P2P羊毛等方面。只有2%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理财实践中进行独立分析。其余参与理财实践的学生都有羊群效应,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选择跟着购买。突出表明,大学生极度缺乏理财实践,非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理财实践由于缺乏理财意识和知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即使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理财实践的比例也不高,很少有人能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理财,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