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伪满国立师道大学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吉林正处于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阶段,因此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然而,“九一八”事变后,吉林教育事业的发展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破坏。例如,东北大学被迫迁往海关;吉林大学由张担任校长,“教授多南,学生分散”,所以“没有”学习的可能性[1]。到1936年3月,文化教育部只有8所高等教育学校,1600多名学生[2]。


在伪满时期,为了加强对吉林人民思想的控制,日伪在当时的吉林地区建立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和大同学院最为著名,是日本在东北地区培养殖民统治核心骨干人才的地方。在伪满时期,吉林有四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


一、建国大学


1937年“新学制”实施后,伪满政府于同一年8月5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令》。策划活动始于1937年初,校址选在伪都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建设大纲》说:“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应该超越所有当前的概念,深刻而广泛地掌握亚洲的现状和未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建设大纲中,大学计划占地60.5万平方米,建设亚洲一流图书馆。虽然计划实施时规模缩小到原来的1/3,占地只有18.15万平方米,但也是普通高校的10。―15倍。


建国大学是“新学制”的产物。与普通高校不同,建国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伪满政府的高级官员。学制是普通大学的两倍,共六年。根据教育培训的不同重点,课程分为前三年和后三年。建国大学不仅是培养日本殖民统治骨干的核心,也是制造入侵理论和制度的场所,为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193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正式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不属于文化和教育部门,而是由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直接管辖。大学总长也是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当然,按照“次长制”,副总长是日本人,副总长是大学的真正经理。194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第一毕业生毕业。194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停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是我们研究伪满时期高等教育状况的重要组织。它的目的、课程设置、管理者的就业和管理模式、学生入学条件等都能真正反映当时吉林殖民教育的情况。


二、大同学院


伪满初期成立的大同学院本质上是伪满政府高级官员的培训中心[3]。“918”事件发生后,学院由伪奉天自治指导部在奉天同泽中学原址成立,主要培训敌伪政工宣抚员,称为自治培训中心。然而,在伪大同第一年(公元1932年),该校址被废除,迁至长春旧东北军炮兵第三营原地址,属于伪满资政局,当时被称为资政局培训中心。后来,学校改为伪满国务院总务厅,最后改为大同学院。伪康德四年,大同学院迁至长春南岭新校舍。


起初,大同学院的大多数讲师都是决策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掌握了伪满政府各方面的权益。在伪康德十年(公元1943年),大同学院增加了一个研究所,学习期为一年。该研究所主要研究伪满政权的行政改革政策和政策。


虽然在伪满时期,大同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学一样,也是日伪培养高级汉奸的重要组织。他们仍然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学通过教育同化吉林人民,逐步为日伪殖民统治培养储备人才。大同学院是一些已经工作的官员练习的地方,然后对训练后的官员负责。


三、伪满国立师道大学


“九一八”事件发生前,沈阳东北大学正在筹建中。为了提高本省的教育水平,吉林省将原吉林省永吉县法政专科学校改造为吉林大学,位于吉林省。由于“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学校的改造还没有完成。伪康德元年(公元1934年),日伪公布了高等师范教育令,将吉林大学改为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入学人员仅限于高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4年,每期招收新生250人。伪康德八年(公元1941年),学校改为综合性大学,分为文理技术三院。伪康德九年(公元1942年),学校改名为伪满国立师道大学。


学校分班,课程设计有建国精神班(哲学)、语言课(日本文学、俄语、德语)、(文化史、考古学、地志学、地形学气象学)、物象班(数学、化学、物理、博物等))、技能班(美术、音乐、体育、卫生等科)。).学生入学选择书类全衡制[4]。


四、伪满新京王道书院


1932年,为了普及伪满建国的指导思想“王道精神”,让“学者”从事研究,郑于5月2日在“新京”日满军人会馆召开筹备会,决定成立“王道学院维持会”。他的顾问和董事大多是日本人。属于伪文化教育部立案的正式学校。课程包括四书、五经、汉书、史记、古代文献、神学、日语、建国精神等。共招收学生四期,每期约60人。共有20名教师,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人。学生入学资格仅限于伪国民高校毕业生,考试方法尚未适用书籍权衡制度。


与伪满时期的其他学校相比,新京王道学院的显著特点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奴隶教育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素养日益低下,学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中国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伪满洲国内吉林地区的高等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化教育的一部分。高等教育中关于东北地区原有民族文化的内容很少,破坏了很多文科院校。伪满时期,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日伪严格要求学生相信日本的“天照大神”。此外,日伪规定日语为普通话,随意改编教材,使学生无法知道历史真相。因此,伪满时期吉林地区的高等教育严重破坏了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文化机构完全掌握在侵略者手中,高度集中和垄断。伪满洲国的高等院校是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统治、抢劫东北地区矿产资源、训练殖民统治“工具”的地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