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提高科技成果研究的实用价值和转化率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研管理和考核评价水平

1.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体系

一是项目管理部门立项时,要紧紧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三农”需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充分调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单位两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二是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各部门、各部门联动的科技项目管理数据库,使项目数据库与人员数据库有机对接。立项时,要注意科研人员的专业背景、以往的经验、项目情况、产出等。,避免重复立项、多头交账,有效控制科研人员承担的业务方向和数量,使科研人员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促进大成果的产出;三是要形成“固定支持为主,机动资助为辅”的资金补贴模式。固定补贴可以避免科研人员在不断申请项目、结题验收中的繁忙,机动资助有利于新学科、新热点的及时跟进研究。

2.从行业特点出发,实施分类科研管理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涉及国民经济和民生,短期内效益相对较低,部分科研项目缺乏持续稳定的支持,难以取得重大原创创新的重大成果。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5]。此外,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评价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等问题。

3.简化科研管理程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大力鼓励创新,如“大众创业、创新”等,也针对研究人员无法发挥人才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如国家出台了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研究项目基金管理政策,北京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7]。这一系列有针对性、实用的政策简化了科研管理程序,使研究人员更容易专注于科研创新工作。

4.研究创新激励措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一是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制定有效的考核激励措施,避免多项政策,提高各项激励政策的可操作性,形成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8];二是考虑可持续发展,使从事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新兴学科或传统学科的科技人员、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科学家或普通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双赢;三是在促进成果转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差异。基础学科注重工作量和原创创新成果的体现,如高水平论文、科学原创性突破创新等。,在保证基础研究经费的基础上,增加经费总额中绩效的比例,调动基础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应用学科要注重成果转化,适当降低应用学科经费的绩效比例,鼓励从最终成果转化中获得收益,这也将使应用学科和成果研发的目标更有针对性,提高科技成果研究的实用价值和转化率。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