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构建网络运输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

网络运输信息化建设理念

1.开发完善网络运输生产系统相关功能,支持网络运输生产流水化作业

一是开发完善中心局局PDA生产操作系统。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心局PDA、扫贴机的生产操作系统功能适用于中央局各种流水作业模式下的封车、解车、开拆、自动检验、分拣、移动封发、扫描配送等作业需求。二是实现网络运输生产系统与快递系统的互联互通。从快递系统接收邮件收发信息,根据网络运输系统维护的分拣密封关系,支持邮政包邮件(标准快、经济快、普通包、快速包、国内小包、挂刷等)同时混合分拣,利用网络运输系统扫描密封快递邮件并返回快递系统。三是推进邮件分拣数据库的应用。建立全网统一的邮件进口分拣数据库,实现进口分拣数据的电子化、实时动态更新和全网共享,提高邮件分拣的深度和准确性,确保网络分拣信息化和流水化运行的顺利进行。四是生产作业看板管理。研究大数据应用,根据邮件实时收发量、进入时间、实时状态、时限标准、生产计划、邮路计划、运输能力等数据,对邮件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分析,智能规划相关生产操作,及时提示生产管理人员。

2.扩大网络运输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完善网络运输生产运行和控制平台

完整的网络运输生产数据是利用网络运输系统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网络运输生产运行控制范围的完整性是实施全过程时限管理和动态指挥调度的基础。因此,应扩大网络运输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网络运输信息系统在市、县局的在线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扩大各省中心主机,考虑在市网络运维中心配置生产服务器,投入终端和扫描设备,支持市、县局网络运输信息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全面实施总承包运输和邮件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邮件运输数据的完整性;集团公司统一控制和调度全省二级干线、邮区邮路、县、市邮路运输计划,确保网络运输终端网络与干线网络的有效衔接,加强邮件运输全过程的控制和动态调度。

3.完善邮政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实现全网运输动态指挥调度

开发和完善邮政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尽快向全国推广应用,为各级网络运输业务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信息服务:一是邮政集团公司根据国内外先进配送企业制定的各类邮件时限,制定各类邮件在网络运输过程中的时限标准和生产时限计划,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邮件全过程和各环节运行时限的分层监控和干预,确保各类邮件按全过程时限标准传输;二是安装各级邮车GPS,覆盖所有一级、二级干线邮路,以及邮区、市级邮路,实时监控邮件运输和待卸邮件;三是通过综合网络将全国各级网络运输生产处理场地的视频监控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对各级中心局处理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集中监控和干预;四是构建邮件运输流量流量监控分析系统GPS卫星定位提供的邮车位置信息准确预测邮车到达时间和邮件数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上可视化显示分析结果,提前安排和组织全国邮件生产现场的运输力量和运输能力提供信息。

4.构建网络运输大数据分析系统,支持科学、现代化的网络运营管理

构建网络运输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提高网络运输生产数据的挖掘、加工和应用水平,建立网络运输全业务系统数据模型,描述网络运输各环节的电子邮件形式和整体生产形式,对内部生产运行和全网络运输控制模式进行数字模拟,形成网络运输生产管理的数字控制理论,实现邮政网络运输业务管理的整体数字支持,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建立服务水平和运营成本的目标值,利用先进的网络和运输规划理论和技术,建立数学模型,优化邮政区域中心布局和功能定位,合理确定中心局的布局、数量、分类、功能、覆盖范围和邮件运输网络;开发智能邮件运输计划编制工具,智能编制邮件运输计划,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水平,充分发挥全网络资源配置,大大提高网络运输的双重效果。减少调度人员在计划大规模变更过程中的工作量,以及邮运日常运行过程中临时的邮路合并、路障、交接站取消,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计划变更的影响,协助调度人员做出科学决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顺利连接邮路计划的运行,智能规划和自动控制中心局的流水化生产,实现全网邮件运输到中心局生产的整体数字化支持。综上所述,网络运输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应为:在内部处理环节,扫描电子邮件和总承包条码,呼叫电子邮件在线收发信息和总承包信息,根据分拣密封关系、分拣数据库、总承包转移关系和各级邮路运输计划,通过自动分拣设备或各种人工辅助分拣设备和智能计算看板管理,完成电子邮件“傻瓜”内部处理;在动态调度环节,从电子邮件收发开始,系统自动统计电子邮件流量流向数据,智能计算整个操作计划,向后续生产环节进行业务量预测,满足处理和运输能力准备、过程监控和动态调度的需要;在智能规划方面,根据网络组织的基本原则,提供基于网络优化算法的各种决策辅助工具,实现生产系统中的嵌入式应用。根据收发信息的大数据计算,实现实时智能动态路由规划、分拣方案制定、节点流量控制和生产资源配置,跟踪评价网络运行双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与流水运营、散件运输相匹配的智能网络运输信息系统,引领网络运输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