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局分拣设备改造升级及流水化生产作业
2013年,全国包状邮件处理总量较2012年翻了一番,高峰期日均量为全年日均量的1倍。.46倍,“双11”日平均值为年平均值的1.77倍。为支持邮政重点业务发展,邮政集团为20个重点中心局更新了22台交叉带分拣机和带式输送设备,大大提高了邮件处理效率和设备效率利用率。2014年~2016年,邮政集团公司将分阶段实施邮件处理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并在中央局实施流水作业。在实际生产中,应考虑以下问题。
1.中央局生产的信息控制是将参与流水化作业的车间合并为大型车间,通过信、刷、报、包装、包装改革,统一整体邮件堆放,合并各车间的封口。总承包商和零件信息自动流通,减少了以往车间之间的信息交接。各环节的信息采集操作由PDA、分拣机OBR完成后,信息全环节共享,无需分批交接环节之间的信息。二是班次作为生产人员组织,不再隔离邮件信息,实现邮件数据共享,无需班次信息交接。三是改变各局在省中心预处理现有邮件进口信息的模式,只根据本局需要进行操作,由各局在国家中心预处理邮件进口信息,直接指定到投递局和段落,全网共同使用。
2.自动化设备处理效率邮件流水化作业类似于制造业产品的生产,机械设备在一个班次运行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随意停机。设备效率不宜过高(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较高,但业务量不能达到)或过低(不符合处理期限和能耗浪费),应保持稳定。在相同的生产运行时间内,分支机构的实际处理效率由中央局的业务量决定。2015年,东部重要节点中心局的流水改造工艺计划将按照中心局日均25万件的处理量标准配置包装分拣机和工艺设计。为了提高分拣机的处理效率和设备效率利用率,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央局的业务量:一是发展邮政业务,增加快递包裹的数量;二是调整全网中央局的分拣功能,实施包裹的集中分拣;三是促进两网资源共享,实施普通邮件、快递经济快递、标准快递邮件的混合分拣,增加邮件数量。对于日均业务量小于5万件的中央局,配备了伸缩式胶带机、带式输送机、扫描贴合机等半自动处理设备。
3.生产作业组织电子邮件流水作业打破了现有生产车间的隔离。在整个中央局的生产现场,电子邮件处理由连续的多个生产环节和过程组成。为了实现各生产环节效率的平衡,确保各环节设备运行顺畅,人工操作效率稳定可持续,尽量减少生产浪费,尽可能消除生产中的非增值活动,各工序按科学合理的节奏生产。在生产管理中,生产节奏是精益生产的关键概念,是指连续完成两种产品(或两种服务)之间的间隔,节奏是装配线最重要的工作参数,表明装配线的生产速度或生产率。通过确定生产节奏,可以指挥整个工厂的生产过程,从而实现各生产过程的平衡与同步。如果部分作业比实际生产节奏长,则生产瓶颈,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加班、提前安排生产、大量中间产品积压,导致库存成本上升、现场使用紧张等问题;部分作业比实际生产节奏短,无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造成设备闲置、劳动力等现象,造成生产能力浪费。刚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水线节拍计算公式为:节拍=Fe+N其中:Fe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N计划期内的产品产量。根据现有邮政业务密封、城市交通频率和第一、第二邮车运行,邮件到达中心时间和邮件数量不平衡,但如果以班次和自然天为单位,中心日平均处理量相对稳定,结合中心具体生产过程的运行时间,可以确定生产过程的节奏。例如,杭州中心局国内包裹邮件日均处理量为7.6万件,采用两班制生产,每班中间停留120分钟(午休、就餐等)。),其包装流水线节拍为:节拍=(8×2×60-120×2)×60/76000=0.57秒可根据开拆、包装、封发、装车等站的生产节奏、工作时间、处理量等计算每个站的人员和设备配置数量。此外,生产节奏的应用还能有效防止生产过剩造成的浪费和生产过晚造成的分段供应不连续。
4.生产计划中心局的生产作业流水化一般采用“随时随分”的原则,在未来中心局的流水化生产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依靠大数据应用,根据邮件收发量、收发时间、进场时间、生产节奏、时限标准、相关运能、邮车运行状态等参数,云计算邮运计划和封发计划,通过看板实时管理,提示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封发和装车过程。未来,网络运输将以现代新技术再造现代新流程,以现代新流程再造中心局生产现代化新标准。在建设规划中,邮件处理中心将进行现代化、标准化建设。
5.大数据在邮运指挥调度中的应用
传统的邮政全网运输主要是根据邮件的时限要求和邮件数量的变化规律,根据邮路运行时间、频率、运行能力等相对固定的条件和因素,制定相对合理的邮车运输计划。大多数传统管理是基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整个网络运行效率和效率没有充分发挥,一旦火车或临时停车、冰雪、地震灾害当地运行计划改变,不能及时进行全面科学的计划调整和动态调度,邮件运输管理科学、现代化水平需要提高。2014年以前,全网7014年%邮件运输依托铁路运输。干线运输模式改革后,全网将形成以汽车运输为主、火车运输为辅的模式。邮运计划的编制和运输动态调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同时,对全网邮件运输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邮运指挥调度工作中,可以通过整理分析业务收发量、邮件流量流向、邮件时限标准、资源支撑能力、目标中心局生产状态等数据,建立各生产环节数据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智能化、动态化地编制封发格口、邮件全运输运输计划,充分发挥全网运营效率和效益,平衡中心局一、二、区、市邮件到达时间和到达量,合理衔接中心局流水化运营,结合GPS实时监控,动态指挥调度全网邮件运输,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